“耳朵认字”引发的气功热
四川男孩唐雨“耳朵认字”的报道甫一发出,这个少不更事的12岁孩子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的激烈争论。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用大字标题发表了这样一篇报道——《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的儿童,省有关研究部门已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
原文写道:“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经反复考查,确有其事。儿童唐雨,现年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大足县团结公社建立大队……《四川日报》记者闻讯,前往现场,进一步对此事进行了考查,先后用几种笔和不同的颜色写了‘中国’、‘四川省’、‘安定团结’等字条,有的叠成若干层,有的揉成小团,交给唐雨用耳朵辨认。每张字条,唐雨只用了几分钟就辨认出来了。连用什么颜色什么笔写的都能辨别。”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报道甫一发出,这个少不更事的12岁孩子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多年的有关“人体特异功能”的激烈争论。
全国“耳朵认字”热潮
唐雨事件见报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不仅《河北科技报》、《南方日报》、《长江日报》等各省地方报纸纷纷转载这一消息,连《美国之音》也就此事进行了广播,香港《大公报》、《明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作了报道。
此外,这件“科学奇案”还同时引发连锁反应,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耳朵认字”的热潮:1979年4月6日,《安徽科技报》报道了一位12岁女中学生胡联用耳朵认字的消息;1979年4月13日,《北京科技报》报道北京一名8岁小孩子姜燕用耳朵认字和辨别图形;1979年4月20日,《河北科技报》报道称河北沧县一名15岁女学生瑞华用耳朵辨认文字和图片;1979年4月,《光明日报》记者著文报道北京一名11岁的女学生王斌能用耳朵和腋下部位认字,而且她的姐姐王强也有类似功能……
人们就像追逐外星人一样狂热地追逐着这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少年。在1980年的《自然杂志》第4期上,唐雨和其他具有“特异功能”的14位青少年成为封面人物,他们还参加了《自然杂志》主持召开的讨论会,进行现场表演并接受了测试。
此外,时任四川省委的相关领导也介入到这桩“科学奇案”中。《四川日报》在进行上述报道时,还同时刊发了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杨超观看唐雨用耳认字的照片。1979年3月9日,四川省科委将12岁的男童唐雨接到成都,第二天,时任四川省科委主任韩正夫还正式接见了唐雨。
一份调查报告
就在“耳朵认字”热席卷大江南北的同时,质疑与调查也在同时展开。唐雨事件见报后几天,四川医学院曾派出调查组前往大石县调查,对唐雨进行测试。
1979年3月13—20日,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和观察,四川医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测试唐雨“耳朵识字”的《四川医学院调查报告》。报告得出了完全否定的结论,认为唐雨的耳朵并不能识字,所谓的“耳朵认字”,不过是唐雨通过采用魔术师般弄虚作假的手法而达到的。
报告说:“我们对唐雨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了解。他出身于一个农村家庭,现在12 岁。从5、6 岁起,经常扯谎,并以为乐。现已学会抽烟。第一次耳朵认字就是为了骗取别的孩子的香烟开始的,调查组曾4次与他一道玩扑克,几乎每一盘都发现他采用多拿牌、窃取大牌、藏匿小牌等手法,弄虚作假。在8天的时间里,调查组对唐雨做了25次实验,他有
“耳朵认字”引发的气功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