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南陈”,就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目录个人简介生平活动历史贡献个人简介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个人简介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1905年创建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其后被选为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个人简介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个人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它从1915年创办到1926年停刊,历经十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作为其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的陈独秀,也因此声誉鹊起,成为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陈独秀与新青年陈独秀与“五四”运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吹响了“五四”的运动的号角。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冲锋在前的勇士。陈独秀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陈独秀把“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骨干带进了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早在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前,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了宣传组织工人的活动。他们经常深入码头、工地调查研究,了解工人思想和生活状况;到工人中间作演讲,宣传革命道理;在《新青年》《工界》等刊物上发表支持工人的文章。陈独秀与工人运动
党史人物之--南陈北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