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来传递信息,这种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它打破了口耳相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符号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文献资料主要是由文字记载的,它的传承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自古至今,文献的载体有以下几种: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本章内容:1、了解文献的几种载体的相关知识;2、纸质文献的装帧形式的演变;一、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1、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相关知识1899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殷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占卜之后把结果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卜辞”。甲骨是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甲骨文的研究情况:甲骨文于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后为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为著录甲骨文之第一部著作,后罗振玉、王国维等陆续搜求整理,董作宾、郭沫若等贡献亦多。罗、王、董、郭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甲骨之父王懿荣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22
  • 文件大小3.60 MB
  • 时间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