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这篇报道写的是“江湖”的江湖。记者通过“武林大会”揭了“江湖”的底,荒诞的表象背后,还有这个江湖运行的逻辑。| 原文摘录| 《端起武林这碗饭—“武林大会”的现世江湖》
山路太陡,11位“武林高手”不得不下车,徒步走完最后一段。他们马上被相机包围了。
他们已各自乘了三四个小时的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再换支线航班,经过50分钟飞到六百多公里外的伊宁市。夹着托运的刀剑,坐上迎接的客车,三十多公里的时速在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晃悠3个小时,这才到了特克斯县。
2013年8月3日,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县城开“天山武林大会”。
一个小时的民族歌舞演出,“掌门”都在贵宾席席地而坐。穿黄色僧袍的胖和尚,是“少林派”代表释德朝。阳光很足,他干脆戴上一顶红色的棒球帽,过一会儿又摘下来,使劲抹汗。旁边身着红色道袍的“武当派掌门”游玄德道长则淡定得多,道冠从不摘下。
时间到了,各门派“掌门”及弟子上台坐成两排。为节约成本,特克斯县只允许每位“掌门”带一名弟子随行。站在台侧着长袍戴墨镜的男子,是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台湾人龚鹏程。他是“天山武林大会”的执行召集人。
“阿弥陀佛。嘿呀!”释德朝上场打拳,不时砰砰跺脚,嘶吼一声,气势逼人。全场观众骚动起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和民兵手挽手组成人墙,阻止他们再向前挤。
河南一家报纸根据武林大会公布的邀请名单,去问了少林寺:这位释德朝师父真的是你们“少林寺达摩院首座禅师”?少林寺丝毫不给面子:“他和我们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这几天,特克斯县参加活动的官员都已能熟练地解释:“他是‘少林派’,不是‘少林寺’的。”“少林寺达摩院”是河南登封市的43所民办武术学校之一,与少林寺无关。它招收3~10岁的“少儿全托班”,每人每年学费16800元。| 刊发媒体|
《南方周末》
总第1539期
作者:冯翔| 记者自述| “大侠”不比武
从公众反馈来看,“天山论剑”令武侠小说哺育出来的一代观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它居然没有比武,更没有选出一个王重阳、岳不群一类号令天下的武林盟主。
不比武,其实是中国民间武术界的优良传统。“天山论剑”的两位主办者说,这是为了避免挑起各帮派矛盾。另外,“场合也不合适”。
那么,合适的“场合”是哪里呢?无疑,国际间、民族间的格斗赛场,正是应该一展我中华国粹,扬大汉国威的地儿。
无奈的是,中国民间武术也从来不参加现代国际格斗比赛。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受邀参加“天山论剑”的11个门派代表之一,“孙氏太极”传承人刘桂祥给我讲了一个段子。
刘桂祥9岁习武,至今已有四五十年。他练的拳法,名头个个响当
推荐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