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关雎》的解读.docx关于《诗经•关雎》的解读摘要:本文从孔子编《诗经》将《关雎》作为开篇之作进行研究,透过《毛诗序》,提出了《关雎》并非仅仅是爱情诗篇的思路,进一步印证圣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伟大过人之处。关键词:孔子君子淑女爱情婚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13【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58-02《诗经》是孔子编纂的诗歌总集,在305首诗中,我们仅给学员选了篇首《关雎》,在一遍遍给学生讲解产生于两千年前的这首诗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儒家先圣孔子对于《关雎》的理解,绝不是止于对爱情的歌颂,孔子经过筛选,将其置于《诗经》篇首,孔子是何用意呢?司马迁的《史记》里说:《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基石,即《易》基乾坤,象征着天地有序、卑高设位,奠定了宇宙与人世间秩序的基础;而《诗经》以《关雎》开头,即《诗》始《关雎》,也表明了《关雎》在整部《诗经》中的首位。《关雎》究竟是怎样一首诗,貌似情诗的《关雎》为何被置于《诗经》的篇首呢?难道一首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吟咏的诗在古人的眼中竟能和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相提并论吗?对所有入选《诗经》的诗篇,孔子有一个总体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邪思杂欲。至于《关雎》,孔子对它更是赞不绝口,称赞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衷的赞美溢于言表。为何今天的多数人仅把它作为爱情诗解读呢?而在孔子看来《关雎》为何享有如此殊荣呢?《诗经》在古代曾有齐、鲁、韩、毛四家的传授。各家对诗经主旨的阐发讲解,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是从《毛诗序》注解来的,其余三家已经遗失而仅见于其他古籍。在《毛诗序》里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雎》赞颂的是后妃的贤淑之德,这种美德足以施于政教、传布天下。按照《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美育诗,这个观点比较贴切地把握了教育家孔子的编纂意图。因此,我们才能理解孔子将《关雎》置于《诗经》之首的原因,《乾》《坤》置于《周易》之首而定天下秩序,《关雎》置于《诗经》之首是为了'‘风天下”,就是教化天下,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孔子编纂《关雎》的目的,就是通过诗歌的方式阐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深刻内涵,以达到“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育目的: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今天的自由恋爱随意离婚导致社会风气越来越低下。后来的人把《关雎》一诗当爱情诗来读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是不予认可的。事实上,孔子作为我们尊崇的圣人,他看问题的深远和对后世的良苦用心,对才疏学浅而又心性浮躁的现代人正是一剂良药,当拜金的人们听得懂巴菲特的名言最大的成功是找了一个好老婆这样通俗的话语时,先圣孔子早已给我们指出更明确和具体的追求人生幸福之路。什么样的女子可称为"淑女”,值得你用心追求,什么样的男子可称为“君子”值得托付终身。“淑女”的内涵是知书达理的苗条女子。作为淑女,第一条标准是窈窕,即外表看起来文静美好,苗条秀丽;第二条标准是勤劳,诗歌描写“淑女”采摘若菜的动作,体现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第三条标准是理智慎重,《诗经》写“淑女”采摘若菜的过程就是女子择偶的态度。“君子”的内涵是德才兼备,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如何看一
关于《诗经·关雎》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