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1)毫针的构造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2)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3)毫针的检查和保藏毫针的检查:针尖、针身、针柄、针根。毫针的保藏:二、针刺的练习1).指力练习2).手法练习速刺练习捻转练习提插练习练到一定程度,可将3种方法综合起来练习,使之浑为一体。3).自身试针三、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的选择2).体位的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3).消毒1、、医者手指消毒3、施术部位消毒四、针刺方法1).进针法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之为“押手”。1、刺手的作用2、押手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1、单手进针法: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挟持针柄进针法挟持针身进针法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3、管针进针法2).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的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1、依循行定方向2、依腧穴定方向3、依病情定方向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包括直刺;斜刺;横刺。(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3)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肤呈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3)针刺的深度是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1、察形气定深浅2、观年龄定深浅3、辨病情定深浅4、识部位定深浅五、行针手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毫针刺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