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外农民工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数量也随着这一变化而急剧增长。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是否能很好的解决,与现代中国的三农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宿州市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调查资料,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医疗和留守儿童在安全、心理及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呼吁全社会各界人士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这个社会难题,提升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幸福感1基本情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宿州市常住人口为53529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减少163499人,下降约30,年平均下降03。根据埇桥区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埇桥区现有中小学生人数共2314万,学校共计443所,全区有学生35万余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为1776万人,占全区总数的12,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0。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约21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5,并且以每年800万的数量净增。专家预计,截至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人,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会达到90,这就意味着届时我国将有两亿余人的空巢老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本属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就当代中国农村而言,两者几乎融成一个整体,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进度势必影响另一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农村,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孩子便需要自己的父母来抚养,这种隔代抚养,使得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有了更多的交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随处可见。 ,生活水平低。农村空巢老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的供给、辅以务农及养老保险等。虽然目前各农村地区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享受55元的养老保险金,再辅以子女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和空巢老人年岁已高,看病、吃药所消耗的费用也不在少数,因此难以保证生活质量。 2家庭氛围黯然,精神需求匮乏。随着东、西部和城乡间的差异愈来愈大,为了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许多子女选择外出务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退出了主流养老模式,而疗养院则在当代社会中兴起。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同城市空巢老人一样,可以享受优质的服务。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器官的衰落,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迫切需要他人的照顾。而对于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就更加需要子女的关爱与照顾。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很少回家探望,再加上老人年老失聪,电话不能有效地解决相应问题,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例如2015年3月18日上午,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水池村一名44岁的空巢老人被发现已去世多日,并且身边伴有一岁半的孙女正奄奄一息,后经过全力抢救,最终才脱离生命危险。 3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依旧有很大差距。现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由于经济等原因,还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受到合作医疗制度按比例报销和封顶等条件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有大病和重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十分有限
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面临问题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