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哲学思想评析墨子是战国初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匠,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是中国古代最富个性特征的学说。其哲学思想,因为受政治、宗教、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一方面,墨子的哲學思想中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形成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另一方面,他的哲学思想中又蕴含着重要的伦理哲学观,包括积极出世的人生观和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观。一、宇宙观物质的统一性墨子非常关注物质的本质属性,他从具体事联盟物、现象中概括并揭示出事物、现象所具有的普遍性。“欧物一体也,说在俱一,惟是。”这里,墨子提出物质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指出了所有物质的共性,即物质的统一性。中国古代讲“五行”,将金、木、水、火、土作为宇宙起源和变化的原初物质形态。墨子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观点,提出“五行毋常胜”理论。认为,“五行”作为宇宙的本质属性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五行无经常的、固定的胜克的顺序,关键在于五行在物质运动过程中,各有其特点与相宜之处。作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墨子已经有意识地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矛盾与物质不灭定律墨子认为宇宙及其物质的进化是一种矛盾现象,即他所讲的辩证式,即整个宇宙万物依照“正反合”的法则而发展的。《墨子·经下》说:“合与一,或复否,说在拒”。指出宇宙内部充满了矛盾,它们相互排斥和融合,内部的对立斗争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墨子还提出物质不灭的思想,他认为,物体的一部分离去后,实际上并未增加或减少,“偏去莫加少,说在故,”“无”是可以的,但一旦“有”了,就不可以再去掉。二、认识论墨子立足于经验主义,对名实关系问题作了说明。墨子认为,所谓“名”,是概念、名称;所谓“实”是客观实际,并明确地把名实关系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指出只有“实”才是第一性的,是不依赖于“名”而独立存在的;“名”必须与“实”相符合,根据具体的“实”来取舍。正确的认识不在于知道抽象的“名”,而在于“名”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实”。这就是墨子的“取实予名”论。三、人生观贵义重义《墨子·贵义》讲:“万事莫贵于义”。说的是天下的一切事情都不如义珍贵。义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治乱安危与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靠人们积极进取的行动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是“义”呢?墨子说:“义,利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以利来解释义,但墨家所讲的“利”是“兼相爱,交相利”之“利”,是“利天下”之“利”,“义”是公利;凡合乎“义”的东西才必然有利,大利、利他和公利便是“义”;在社会生活中,施义于人,就是爱利万民,就是“从而爱之”,“从而利之”。义利统一在墨子的思想中“义是至上”的。他注重人的物质利益,把人的价值同一定的经济生活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墨子亲眼目睹广大民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悲惨情景,深感平民百姓生存状况的艰辛,从而提出一套合乎民心,顺乎
墨子哲学思想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