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曾用下图来表明他们的困惑和使命。让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闭上眼睛。于是,被试就会看见一个光圈,在这个光圈里可以看到某个人。或者,要求被试长时间凝视图画中间竖排的4个小点约15-30秒,然后眨着眼睛看白色的墙壁。结果,被试还能看到某个人。该实验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家看到的社会生活如同上面不知何物的图画,其错综复杂性令人感到困惑;而社会心理学家的使命则像从光圈中看到某个人或从白色墙壁上看到某个人那样,揭示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性。社会心理学家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呈现一种张力与平衡共存的态势。这种态势的产生既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也有自然生态的和价值观念的原因,其中与下述几个主要因素有关:(1)政治的极权增长。(2)经济方面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3)生态环境和生存资源的破坏。(4)心态异化与道德失范。唯有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学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进步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空前进步的时代。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已经在交通、能源、通讯、医药、住宅、饮食等方面迈出了骄人的步伐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矛盾,因为社会问题随之出现,而且要比以往更加突出。(一)享受技术的进步与丧失拥有的时间参与休闲活动的比例。据美国人口统计局1997年统计,在男女两性参与的各种休闲活动中花在休闲上的主要时间是观看影视和制定锻炼计划。此外女性花在园艺上的时间超过男性,而男性花在体育运动上的时间超过女性。不过,总体上说,男女两性参与休闲活动的百分比仍不高。以赚钱为核心的工作。现代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仍有许多人还在抱怨没有时间。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正在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以赚钱为核心的工作上,而用于闲暇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时间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口若要购得这种商品,人们首先需要解决于赚钱的问题。(二)生活富裕与不满心态失业人员的招聘反应。失业、腐败和农民负担过重是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最主要的三个突出问题。其中,由失业导致的社会生活不平等,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根源。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社会的增长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全民的,“非零和博弈”模式发展到“零和博弈”模式。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零和博弈”的模式导致有些社会群体成为“赢家”,而有些社会群体则成为“输家”。统计表明,尽管我等程度仍然低于大多数拉美国家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是已经高于大多数东欧转型经济体、西方发达等历来是社会不满的根源,严重的不平等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1)人们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经济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不满意。(2)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稳定;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往往倾向于认为社会形势不稳定。(3)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与否的态度还会影响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对白己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人,往往会选择正常渠道来表达对其他事物的不满;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的人,则更有可能倾向于选择非制度的渠道,并以较为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不满。(4)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表达不满方式的激烈程度等,都可能影响客观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对形势作出不稳定的主观判断,并且倾向于选择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失衡。
社会心理学7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