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监测模型研究摘要:在对基于IEC60870标准传统变电站和基于IEC61850标准现代变电站的结构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后,对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智能监测模型中的功能建模和数学建模的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IEC61850标准中如何实现IED设备间数据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技术措施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IEC61850;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功能建模;数据建模中图分类号:TM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620057-01 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和装置的复杂性,加上用户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在变电站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功能配置的程序文档较多,按照IEC61850标准,变电站智能监测系统需要提供变电站系统配置器和智能电子设备IED配置器两种模型,以便于工程实际应用中对系统定值配置文档的新建和修改。这样可以通过直接修改系统配置器对应配置文件就可以实现不同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增减,有效解决了传统只有修改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功能,从而增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灵活可靠性。虽然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运行调度自动化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变电站中普遍存在基础配套设施没有跟上IEC61850标准要求的问题,即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间的互操作性能、功能匹配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智能电子设备IED功能模型、数学模型、以及设备配置等方面,还是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基于IEC61850标准变电站逻辑组成架构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过程层、间隔层、以及变电站层三层逻辑架构,各层设备内部以及层与层间通过高速网络通信通道进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基于IEC61850标准的现代变电站与基于IEC60870标准的传统变电站,其逻辑架构体系比较如图1所示: a)基于IEC60870标准变电站b)基于IEC61850标准变电站图1变电站逻辑组成架构体系从图1可知,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利用MU或智能单元,将一次系统所需采集的系统运行模拟量和电气设备开关量就地采取数字化处理,也就是说利用MU或智能单元对变电站过程层和间隔层间的数据信息采集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并在通信媒介方面采用光纤电缆代替了传统的控制电缆,不仅提高了层与层间数据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容量,同时光纤网络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变电站通信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基于IEC61850标准IED建模核心技术变电站IEC61850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智能电子设备IED的研发提供了一个系统测验规范标准,从而实现不同厂家不同智能电子设备IED在同一局域网络上或通信通道上完成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互操作,不仅降低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投资成本,同时提高了通信质量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精确性。变电站IEC61850标准采用相应语言对变电站中的各种功能对象进行详细规范描述,并通过通信语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监测模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