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注音: 契()约揽()大抵()悲天悯()人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莫若达观契约如释重负任重道远仁人志士悲天悯人无入而不自得qìlǎndǐmǐn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分析第一部分:3、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人总觉得贫穷、失意、以及老死是最痛苦的事,但作者认为这些痛苦皆可超脱,“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最苦与最乐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