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网络安全及管理1、网络安全概述2、网络病毒与防治3、网络黑客与防范1、网络安全的现状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道德、政治与法律的问题。计算机犯罪正在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社会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计算机犯罪和黑客攻击事件高速增长,计算机病毒的增长速度更加迅速,它们都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2、网络安全隐患网络设备、软件、设备等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网络的开放性以及黑客恶意的攻击是威胁网络安全的根本原因。而网络管理手段、技术、观念的相对滞后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1、黑客攻击黑客(hacker)是指网络的非法入侵者,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通常黑客为了获得非法的经济利益或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对网络进行入侵的,也有单纯出于个人兴趣对网络进行非法入侵的,而前者的危害性往往更大。2、自然灾害计算机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智能的机器,易受自然灾难及环境的影响。3、人为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给他人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4、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网络软件不可能无缺陷和无漏洞,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攻入网络内部,大部分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方便而设置。5、计算机病毒20世界90年代,出现了曾引起世界性恐慌的“计算机病毒”,其蔓延范围广,增长速度惊人,损失难以估计。计算机病毒可以在瞬间损害文件系统,使系统陷入瘫痪,导致大量数据丢失,因此是计算机安全的大毒瘤,很多计算机用户谈毒色变。对企业网络而言,更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网络病毒与防治“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及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一种能通过某种途径侵入并潜伏在计算机程序或存储介质中的,对计算机资源具有破坏性的小程序或者指令段。由于这些小程序或指令段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特征,因此借用了生物病毒的概念。1、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5个特点:(1)隐蔽性(2)传染性(3)潜伏性(4)可激发性(5)破坏性每种病毒都有3种主要能力,即社会吸引力、复制能力及加载(或激活)能力他们决定着病毒的传播力和覆盖面。其中社会吸引力是最重要的,病毒在发作前,大多显示一段令人迷惑的语言或漂亮的程序效果,这样才能激发他人的好奇心而执行程序,从而给病毒的传播创造机会。复制能力是病毒被编译和传播的能力,加载部分则给宿主带来危险,病毒只有被加载后才能开始其破坏工作。
项目8.1-8.3网络安全及管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病毒与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