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内容提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结合学校所在城市和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资源搬进课堂;二、结合实地参观访问、图书阅览活动以及热点新闻资料,以图片、视
频资料展示及思考、讨论等方式,开发应用社会生活资源。三、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例,以提问、案例交流等方式,运用家校生活资源实施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资源,开发,应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反观目前的初中教学,仍然有部分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形成了封闭课堂,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影响了教育与教学效果。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正是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它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的实效,彰显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发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呢?结合教学实际,粗浅谈谈体会。。
一、开发应用地域文化资源
中国土地面积辽阔,各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内容学生感同身受,具有深刻的体会,充分利用这类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南宁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观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公民树立“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形成了特色地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灿烂的文明之花》一课,首先,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好人好事的新闻报道,拍摄社区志愿者为五保户打扫房屋、买菜做饭的照片,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录制“红领巾志愿者”和“爸爸妈妈志愿者”团队的视频资料,拍摄南宁乡镇、农村、街道等生活环境照片,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记录和整理南宁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的成果。其次,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在课堂公开展示,对于视频和图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好人好事类的新闻资料让学生大声朗读,鼓励部分学生主动讲述社区环境的变化,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南宁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气氛,引导学生带着深刻的体验走进课堂。最后,结合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1)结合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谈感悟,引导学生归纳社会主义精神创建活动的形式和根本任务;(2)选取身边发生的典型的小事例深入讨论,比如社区垃圾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感悟精神文明要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结合材料中优秀人物事迹和典型的做法,指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如何践行
“能帮就帮、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