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用心灵与自然对话.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用心灵与自然对话-地理论文用心灵与自然对话 撰文·摄影/党彤(一)我生在塔城,长在塔城,塔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从祖脉上讲,我是陕西人。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1952年和母亲一起来到塔城。当时塔城百废待兴,父母成天忙得顾不了家,就将我寄养在邻居俄罗斯奶奶家。我是啃着馕、喝着牛奶长大的,我的身边有很多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族同龄伙伴。处于这样的环境,我无形中学会了哈萨克语、俄语,没想到这些语言后来帮了我大忙,是它们架起了我深入牧区和塔城大地的桥梁,拍摄到了常人无法拍到的好片。起初,我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继而从事文物考古,最后辞职,转向职业摄影。西北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塔城地区文物所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所震撼、吸引,觉得冥冥中一直追寻的心爱之物终于出现,便省吃俭用,买了一部美能达相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自从踏上这条路后,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远处呼唤,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埋首案头公务。我是一个不甘于平静生活的人。1997年,不顾家人、同事的阻挠,我毅然辞去公职,踏上了职业摄影这条不归之路。命运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改变,安逸和舒坦一去不复返,艰辛和艰难开始伴随左右。想当初,那种穷困潦倒的处境,那种孤独无助的情状,让我开始回避城市的世俗,不经意间孤身寻找无人区,深入大漠戈壁,登攀高山雪峰,寄托自己无奈的归宿。我曾三上帕米尔高原,四入罗布泊,无数次登上天山雪峰,用心灵与自然对话,将一串串足迹留在大漠深处……(二)摄影不仅是一件苦活,有时甚至是一件要命的活。2003年8月,我随凤凰卫视摄制组去小河墓地。沙漠车到沙丘地带跑不动了,GPS显示的方位和地图对不上,没有办法,只好就地露营。当时正值盛夏,沙漠地表温度高达70多度。幸好第二天是阴天,气温不高,我们决定弃车步行。到小河墓地后,同行人员拍完片先往回走,我和四毛留下来又拍了两个小时。下午往回走时,天晴了,地表温度迅速升高到70度。我俩把设备放在梭梭草下,一边走,一边在路过的梭梭上用红布条做记号,以便日后回来取。走了近6个小时,实在走不动了,索性躺在沙丘顶上昏昏睡去。夜幕降临,死亡向我俩慢慢逼近。将近凌晨,摄制组的人开着沙漠车找到了我俩。这次遇险,差点把小河墓地变成了自己的墓地。(三)二十多年来,浪迹天涯,用步幅和车轮丈量着脚下这片热土,虽然历尽艰险,但几十万公里的行程,换来数万幅的照片,我心足矣。每当夜深人静,独自翻阅拍摄日记,选择胶片放在观片器下慢慢欣赏的时候,一股巨大的冲击力迎面而来,我常常暗问自己,这些年是怎样走过这些艰辛历程的?是什么东西支撑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现在?也许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吧,也许是对家乡的眷恋和感恩吧———是她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我最珍爱的是那些拍摄塔城大地的照片,这片大地没有遭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至今保持着原生状态,呈现着未被人为破坏的自然美。这种状态,在今天看来,已是一种近于奢侈的幸运。我能为拥有这种幸运而感到无比幸福,此为其一。其二,塔城地区是北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千百年来,这里形成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这里,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呈现出内涵深厚的大美之境。我时常被这些美感动,一种发自内心的驱动迫使我用镜头把她记录下来,

用心灵与自然对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55 KB
  • 时间2019-04-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