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课本与考点共舞.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课本与考点共舞-中学语文论文让课本与考点共舞 周平英在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个别教师会认为教材学而无用,高考试卷中又不会考课文阅读,不如直接进行高考专题复习。笔者认为这是在教学中未能很好地明确课文与考点的关系造成的误解。万丈高楼平地起。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在课文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用书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教材进行机械的“肢解”。笔者认为,在必修课本教学中应该将课本的知识点讲析与高考考点要求融合在一起,做到专项讲析,有的放矢。在此,笔者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二第一单元的课文《荷塘月色》为例进行说明。,情景交融的特色进行高考考点专项小作文写作训练。《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荷香月色,诗情画意。从这一写作特色,可以联系高考考点语言运用题型中对诗文的拓展:如2010年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或者进行关于描写的片段作文训练。小作文一直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1991年高考作文要求把圆想象成除一轮满月之外的另一个物体,然后加上陪衬物,再用文字描述出以圆形物体为主的画面、场景、镜头;1996年上海卷要求考生从三个方面介绍初夏的时令特征等等。2.《荷塘月色》娴熟的修辞运用和高考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相结合。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的,有比喻、拟人、通感、对比、排比等,比喻又运用了明喻、暗喻、博喻。以博喻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形成博喻,以丰富的联想淋漓尽致地描摹月下荷花的美感。“明珠”、“星星”两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美人”则用生动的拟人表现了荷花质地的白嫩、丰润、水灵,犹如刚出浴的美人白皙姣嫩的肌肤,不染纤尘,给人以无限的美的想象空间,前两句以物喻花,后一句以人喻花,从光、亮、质多角度写荷花的美,倾注了作者无限的喜悦。联系诗文把握博喻的作用:如贺铸的《清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又如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既是运用虚写想象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又巧用比喻,以浩渺无际江面上的粼粼水波比喻诗人内心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以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比喻诗人心情的沉重压抑,以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比喻愁绪的无边无际,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或者结合高考语言运用题中对比喻修辞进行训练:如2009年山东卷——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2012年大纲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没有理想,人生

让课本与考点共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56 KB
  • 时间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