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本课是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日军开始灭亡中国,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基本建立。本课需要学生体会:正是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抗战,用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这对学生理解“抗战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涉及知识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抗战事迹。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能讲述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②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2)过程方法与能力①运用讲述法、讨论法、情境法和研究性学习来开发课程资源(查阅资料、走访亲历者、参观历史遗迹等〉。②通过指导学生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分析,培养运用发展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形成空间观念。③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节假日收集有关抗战的小说、诗歌、歌曲、图片,收集当地抗战事迹和英烈事迹,了解日军在当地的暴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成三卸外来侵略的长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激发爱国主义情感。②勿忘国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③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得道多助,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丰富意义建构材料的策略:利用主题资源网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历史资源•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课件——《中国军民英勇抗日》•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准备资料导入新课:利用歌曲《保卫黄河》导入,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引出本课主题。讲授新课:(血战台儿庄)介绍战役背景。学生了解台儿庄战役的经过,体会台儿庄战役的艰巨性及对抗战全局的重要性。随后教师播放影片《血战台儿庄》视频资料,体会抗日勇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接着小组讨论:“中国军队为什么能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讨论后教师指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强调“血战”,学生能感受中国军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突出重点。教师点明:这是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抗战的典型。为讲述引出敌后战场做铺垫。(百团大战)教师介绍百团大战的背景后,用这种问答的形式:即直接道出了百团大战的巨大影响,又侧面展现了共产党执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教师点出:①敌后战场钳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②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来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这样能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树立学生爱党爱国的优秀情怀。布置作业:习题及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第3课中国军民英勇抗日一、血战台儿庄(板书):(板书):(板书):(板书)二、百团大战(板书):(板书):(板书)
《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