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版更新要点解读.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更新要点解读
基于2011年5月15日新闻发布会版本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带来哪些新的信息?
疾病现状方面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疾病评估方面
高血压的新“定义”
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和分层
血压的测量
疾病治疗方面
降压治疗理念
目标血压水平
降压药物的选择
联合治疗
新指南总结的中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高血压防治现状: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
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高血压流行的两个显著特点:
从南到北,逐渐递增;
民族之间患病率有差异
关注我国的超重/肥胖问题: 2002年,超重/肥胖人数达2亿6千万人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
比例%
%
%
1992年
2002年
1992~2002,10年间我国居民
%%
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
2002年居民营养调查:我国居民
超重+%,接近总人口的1/4
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
关注我国的超重/肥胖问题: 中青年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
超重+肥胖率
比例%
1992年
2002年
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
我国流调显示:超重/肥胖增加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东北地区33个社区的25196例成人的横断面调查: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生风险是BMI正常人群的2倍和8倍
体重指数
n
高血压发生率(%)
OR(95%CI)
正常
7405


超重
3884

(-)
肥胖


(-)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1, 29:000–000
超过1/3的我国高血压患者存在超重/肥胖
戚文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3):457-460
研究:我国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患者比例超过35%
BMI: 25-30 kg/m2
BMI: >30 kg/m2
BMI: <25 kg/m2
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发病土壤,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发挥重要作用
超重/肥胖
胰岛素抵抗
血管反应性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
钠潴留
高血压
RAAS过度激活
胰岛素抵抗是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土壤之一
超重/肥胖患者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J Nutr. 1995,125:1718S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我国指南首次提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
——强调降压和靶器官保护的综合干预策略
高血压的新“定义”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版更新要点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