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导致创设的情境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成为课堂上的一大败笔,颇有“画蛇添足”之嫌。【关键词】课程标准情境创设有效性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为我们的数学课堂“锦上添花”。但同时也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导致创设的情境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成为课堂上的一大败笔,颇有“画蛇添足”之嫌。现象一:情境创设难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案例】《折线统计图》教学片段多媒体出示:某日两只股票的走向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7时30分股票的价格是多少?它在怎样变化?生:有两条线,我不知道看哪一条?师:看蓝色这条折线。生:7时30分时,它是12元3角,它在忽上忽下。师:看了它上午的表现,你估计它下午有怎样的走势?……【思考】股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陌生,这种脱离学生实际、并非学生所亲身经历和喜闻乐见的情境,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良好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为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就应从儿童的角度来思考,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为背景来创设充满童趣、充满童真的情境。现象二:情境创设偏离数学教学既定目标【案例】《几和第几》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青青草原走一趟,你们看草原上有什么呀?生:草原上有青青的草、红红的花,还有小河。生:草原上有聪明的喜羊羊,有灰太狼。生:草原上有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师:今天,青青草原要举行一次跑步比赛,猜猜看,谁会赢?生:肯定是喜羊羊,他最聪明了。生:不对,是沸羊羊,他最强健。生:我最喜欢美羊羊,她一定能得冠军。……【思考】纵观这耗时5分钟的教学导入活动,学生虽然兴致勃勃,但这样的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到底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其实,教师出示课件后只需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学生今天青青草原要举行一次跑步比赛,然后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接着,出示最后冲刺的画面,再次提问:谁跑的是第一,谁第二……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为接下来新知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象三:情境创设干扰数学教学进程【案例】《探索周期现象的规律》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想到“欢乐谷”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欢乐谷”去玩一玩。师:到了门口,你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开始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对游乐园的印象猜测:过山车、碰碰车、穿梭时空……学生猜各种有趣的活动项目,没想到老师让大屏幕出示的却是两排盆花。不少学生发出“哎”的叹息,听课老师哑然失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花的摆
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