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曾成立了几家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九五二年就被取消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又重新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84-1990)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上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元。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深圳向社会公开发行8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20元,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前途尚有疑虑,因而实际认购量不足。这两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标志着沪深股市萌芽阶段的开始。之后,又陆续有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沪深两地公开发行上市。该阶段大部分时间里,上海、深圳两地居民对股票尚感陌生,参与者较少,总体上讲,交易较为清淡,有些公司的股票价格甚至跌破面值。进入1990年 5、6月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深圳股票市场在深发展的带动下,五种股票价格平均翻了一翻多,上海股票市场也在强劲需求驱动下日益火爆,两个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也快速增加。投资者也第一次领悟了股票市场的牛市和熊市。当时的交易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柜台交易。
(1991-1997)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底、1991年初获准成立。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两个交易所成立时,沪市首批获准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
8只,深市则只有5只,而到了1997年底,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均在300只左右。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户人数也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万户增加到三千多万户。证券营业网点也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投资者,和当初只能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形成形了鲜明对比。总体股价水平在这个阶段也有了大幅度的上涨。上证指数、深圳成份股指数从 1991年基期的100点和1000点分别上升到1997年的1500点和6000点左右(均为当年的最高点)。
(1998年至今)
1998年以来,沪深股票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首先,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股指数波幅不大,没有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在这段时间内,上证指数在1600点上下、深圳成份股指数在3000点上下波动,振幅在15%左右。其次,新股的上市和发行速度也已放缓,大规模、高速扩容已结束。第三,投资者开户的增加量趋缓,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两个股票市场开户人数总和有4000万户左右。
二、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
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可以描述为:股市的短期运行趋势受到股市政策、供求状况的影响,股市的中长期运行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滞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是先行的。当二者方向一致时,股市出现同向的趋势运行;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股市会出现与经济政策方向一致的拐点,等待经济运行态势转向来确认拐点。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是对中国股市运行起方向性的决定作用的。
上图为: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
三、股市和政策的关系
自从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经济增长便经常性因为经济政策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进行调控导致起起落落。而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处理发展速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