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级)《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意象五言格律诗山居秋暝王维míng傍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朗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言格律诗听到“竹喧”声,知道是“浣女”归来;看到“莲动”,知道是渔舟出去。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山居秋暝王维míng傍晚对仗对仗语言风格:清新淡雅清新宁静淳美和乐意境意象留远离尘俗超然淡远表达技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诗言志反用典故思想情感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浣女渔舟松石★走近王维——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归竹喧,?答:作用有三:①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③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关键词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有重要作用的“雨”。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D、王维是盛唐诗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课堂练习D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画中有诗,本诗有几幅画面,请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各有侧重。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BA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释]①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方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