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毛饮血”考辨摘要:目前学界对“茹毛饮血”的释义依然莫衷一是。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该词进行考辨的关键在“茹”字上。结合传统训诂学方法和代词回指确认原则证明将“茹”释为“食菜”是不对的,并进一步从《纬书集成》和《故训汇纂》等书中补充例证数条,最终确认“茹”的释义是“包裹、覆盖”。关键词:茹毛饮血考辨回指礼运谶纬“茹毛饮血”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出自《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I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1]何谓“茹毛”?许多权威辞书将“茹”解释为“吃、吞咽”,而毛发是不能吃的,但人们大都对此习焉不察。近几十年�恚�虽然学者们注意到该谬误,但聚讼纷纭,莫知所从。比如《汉语大词典》将“茹毛饮血”置于“茹”的第三义项引申义“忍受”[2]下面,而没有像《汉语大字典》那样解释为“吃、吞咽”[3]。这说明《汉语大词典》的编者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了龃龉之处,只是找不到更好的解释。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自夏鼐先生1929年撰写《吕思勉先生“饮食进化之序”的商榷》算起,对“茹毛饮血”的探讨已近九十年。在众多解释当中,笔者以为曾小鹏、武晓丽《“茹毛饮血”正解》[4]是合理的。笔者谨在该文基础上进一步就相关问题进行考辨。对“茹毛饮血”的解释,关键在“茹”字上。对此,张倩[5]作了全面的综述。“茹”应当解释为“吃”,还是专指“食菜”,还是解释为“包裹、覆盖”?解释为“吞咽”明显讲不通。夏鼐先生对此已经作了科学的解释:毛发是一种含氮化合物,是绝不能充饥的,至于苏武以雪杂羊毛而食,只不过是伟人的传说而已[6]。所以我们不能迷信孔颖达疏。如果解释为“食菜”,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问: 第一,前文所引《礼运》中的“毛”是植物的泛称吗?若解释为“食菜”,“茹其毛”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是指代“草木”吗? 第二,如果“饮其血”中的“其”指代“鸟兽”,“茹其毛”中的“其”指代“草木”,那么“其”的所指就不同,“其”能否交叉回指? 分析疑问一。当“毛”指植物时,往往是相对于土地、川泽而言的――土地、川泽生草木犹如禽兽、人类身上长毛发,如《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b之毛”;《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管子・七臣七主》:“而欲土地之毛”;《公羊传》:“锡以不毛之地”等等。因此,若“毛”泛指植物,“茹其毛”中的“其”就不能指代前文出现的“草木”。分析疑问二。事实上,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该问题。比如,夏鼐认为应从修辞上来理解这几句话,他给的断句是:“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夏鼐认为,前两句是对偶句,动植对举,故后两句也该作对偶句,所以他假设,饮鸟兽之血,食草木之根叶,也是俪偶。张倩也从修辞上加以解释。她认为,《礼运》原文是将“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茹其毛;鸟兽之肉、饮其血”经类似“错综”的结构调整后而形成的。但以上两种解释都没有关照到后一句“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对从修辞上进行解释的看法,孙建军指出:“如果说‘饮其血,茹其毛’分别是对‘草木’‘鸟兽’而言,那么,对‘衣其羽皮’又该作何解释呢?”[7]另一个问题是:文中的“其”能交叉回指吗?句子里的“其”可以分指不同事物吗?吴悦明确认为可以分指不同事物[8],但我们认为这里不可以分指。“其”的回指确认原则有前指原则、就近原则、语义搭配原则、特
“茹毛饮血”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