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时间:2009-05-21 16:48 发布人:刘敏杰点击: 132次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友情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法设计: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五言律诗)
2、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4、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5、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7、你从诗中的哪句诗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怎样来理解这句诗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三、学生自主质疑赏析(附: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联写景的作用?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四、背诵:当堂背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五拓展:
以杜少府的口吻,结合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课下完成) 《己亥杂诗》
一、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