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初探内容提要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居住着一个被称为“阿洪姆人”的族群,经考证,他们是从中国云南迁去的傣族的一支。阿洪姆人曾经建立过一个统治该地区长达600年之久的王国。在其统治过程中,阿洪姆王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政治体系。本文拟就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做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印度阿洪姆人阿洪姆王国政治体制印度东北部地区包括阿萨姆(Assam)、曼尼普尔(Manipur)、梅加拉亚(Meghalaya)、米佐拉姆(Mizoram)、那加兰(Nasdand)和特里普拉(Tripura)6个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其中有一个被称为阿洪姆人(Ahoms,又译阿霍姆人)的族群,主要居住在阿萨姆邦一带。根据阿洪姆人的编年史《布朗吉》(Buranji)的记载,其先人是在昭龙苏卡法(ChauLungSukapha)的率领下迁到他们今天居住的地方的。昭龙苏卡法是由其外祖母在一个叫艮生卯龙(KengSengMaoLung)的地方抚养长大的,长大后于公元1215年离开了艮生卯龙。离开时,昭龙苏卡法从他父亲统治的王国勐卡勐雅(MonskhaMongya)带走了三千口铜锅、两头大象、三百匹马,然后到了勐卯,再从勐卯经户拱(Hukong,在今缅北)辗转到了印度东北部地区。阿洪姆人的史籍中所提到的艮生卯龙等地名在我载。据杨永生先生在汉译德宏傣族史籍《勐果占壁及勐卯古代诸王史》一书中的注释,勐卡勐雅就是今云南保山昌宁的柯街、大塘一带,勐卯即瑞丽一带。这说明昭龙苏卡法最初的活动范围在我国云南境内。阿洪姆人是从云南迁去的傣族的一支。阿洪姆人的先人从云南西迁大约是在13世纪初。随同昭龙苏卡法西迁的有他的妻子、孩子和一些贵族家庭成员等,共约9000人。他们迁到印度后,在今阿萨姆境内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一带建立了一个叫做勐顿孙罕(MongDunSunKham)的王国,当地的博多人(Bodos)把这个王国称为“HaSiam”。“Ha”的意思是土地,“Siam”则是博多人对所有傣泰民族的称呼。由于当地一些民族语言发音时音变的缘故,“HaSiam”被念作“Assam”,“阿萨姆”一词即由此而来。从此,这个王国就统治着阿萨姆地区,直到1838年,该王国最后一位国王被英国人废黜,这个延续了600多年的王国才告结束,所以说“印度东北部的中世纪史就是阿洪姆人的历史”。关于阿洪姆人从云南西迁的历史,已有学者做过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对这些西迁的傣泰移民在印度阿萨姆地区建立的勐顿孙罕王国(即人们常说的阿洪姆王国)的政治制度,我国学者的论著还不多。因此,本文拟就这个由傣泰移民建立的国家――阿洪姆王国――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做初步的探讨和论述。阿洪姆王国在初期还保留着从云南带去的政治制度。据史籍记载,当时的国王均称为“昭”(Chao)或”昭法”(Chao―Pha);“昭”或“昭法”之下有不同级别的官员,其称谓有“邦勐”(Phrang―Mong)、“叨勐”(Thao―Mong)、“叨”(Thao)、“录令”(Ru―Ring)、“录百”(Ru―Pak)、“录少”(Ru―Sao)、“普坎”(Phu―Kan)、“普克”(Phu―Ke)、“普津勐”(Phu―Kin―Mong)、“纽勐”(Nin―Mong)等。在有关云南德宏一带傣族的历史资料中也有
印度阿洪姆王国政治体制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