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述评一、新加坡的社会背景及多元文化政策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新加坡人口达到4483900人,其中,%,%,%,%。多民族成分给新加坡政府治国带来了一连串问题。有学者说:“新加坡的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和帮派构成不仅多,而且差异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宗教系统,由此造成的价值观念、政见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也特别大,有不易调和的特点。加之因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差别,新加坡的社会构成就更加复杂了,所以新加坡是个极易分裂的社会。这也是新加坡的国情、社会的现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加坡政府选择了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和谐相处的多元文化政策。在政治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公民的国家归属感;选拔领导人和公务员时,充分考虑各民族的代表,并依据各族人口数量确定比例标准。在经济上,新加坡政府通过提供充分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打破过去各民族职业分离的状况。在文化上,让各民族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继承关系,同时也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确认和尊重马、华、印、英四大民族文化传统且兼收并蓄,反对单一文化的渗透,力图众采百家之长,形成新加坡混合文化。在宗教上,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政府致力于促进和实现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坚决反对宗教干涉和介入政治,实现宗教与政治严格分离,公开宣布新加坡不会有国教。二、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政策的体现,是由新加坡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新加坡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能力为使命。同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也直接关系到新加坡下一代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从而影响到未来新加坡的社会风气乃至社会格局。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道德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倡导民族团结。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树立“新加坡人”意识,新加坡学校的道德教育强调新加坡特色,要求学生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礼、唱国歌,并背诵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此外,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以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新加坡国家的关怀。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存在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即英文学校、华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印度文(泰米尔文)学校。新加坡独立以后,为了冲淡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政府实行了将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合并的制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学校上课、共同参加课外活动,以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增进团结。同时,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校也注意营造民族和谐的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在《新加坡小学教育考察》一书中,作者吴云霞讲述了自己在新加坡孺廊小学的见闻:凡是国家面对学生的各种书面告示,大到“信约”,小到“招生办法”,一律同时用英文、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印刷;政府把每年的8月9日定为宣传、倡导民族团结的日子,那天各族学生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并用不同文字的庆贺节日的
新加坡多元文化育述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