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本为何难弃核.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日本为何难弃核? 摘要:福岛核事故后,民主党提出放弃核电,从激进到渐进,态度暧昧。自民党上台后则出现了政策逆转,明确把核电作为基荷电源,重启核电站。政党庇护、利益绑架、监管虚设与核武野心等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日本根本不可能放弃核电。就核电的未来,日本国内出现了拥核和弃核的政策联盟。拥核联盟主要由长期执政同时又是日本核电创始者的自民党、力量强大且与政治家和官僚勾结的经团联等工商业团体、电力公司、核电站所在的地方社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经济产业省等监管部门构成。弃核联盟主要由执政根基不牢的民主党和力量较弱的市民团体、工会、知识分子和新能源界构成。双方都基于各自立场进行了政策论证。弃核联盟影响力相对薄弱、意见分散,难以有效组织,虽然能对政府决策形成一定的压力,却无法与拥核联盟抗衡。日本一直打着核电开发和和平利用的外衣,研究核技术,积累核燃料,研发核武之心不死。关键词:政党政治;利益集团;监管机制;核能开发;政策终结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0257-583305-0012-13 日本是唯一遭受过核弹袭击的国家,又对核能极其依赖。在日本海岸线分布着54个核反应堆,核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三,支撑起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断电导致冷却系统失效引起氢气爆炸和核泄漏,成为仅次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核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放弃核电也被作为选项之一。2011年5月5日,日本最后一座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北海道泊核电站停止发电。7月13日,时任首相菅直人提出“建立无核电社会”的目标。后任首相野田佳彦领导制定了日本新能源及环境战略,明确到2030年日本对核电的依赖度为零。然而,现任首相安倍晋三2013年1月31日却表示,政府需要“一些时间”讨论兴建核电站的问题。2013年3月24日,安倍前往福岛视察,又强调了核电站的必要性――“若无低廉且稳定的电力供应,重建也将非常困难”1。2014年4月出台的新的《能源基本计划》,将核能定位为“重要的基荷电源”,提出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重新启动核电站2。日本的核电终结出现逆转。本文基于政策终结理论,从政党政治、利益集团、监管机制和核能开发四个角度,分析日本核电政策翻转的原因。一、政策终结的影响因素在政策终结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会对终结的演化和结果产生影响。 、政府效率、政治意识形态三条标准通常被用来判断政策是否需要终结3。政治意识形态被认为影响更大,成为项目终结和预算削减的基本原因4。有学者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政策终结过程起推动作用的因素:利益整合,原体制和政策框架内的利益分化时,利益结构便会动摇;触发事件是终结的导火索;舆论的推动力;政策评估是终结过时、无效的政策的依据;政治家的领导能力5。终结的倡导者一般包括:反对政策者,认为损害到其所重视的价值或所持的原则,侵害到他们的利益,分散的、不掌握实权的力量很难单方面推动终结;经济者,财政状况迫使他们做出不得已的选择;改革者,认为破旧才能立新;政策评估者,在评估政策后,提供数据、资料,供政策制定者决定政策存废,或另外建构新政策来解决问题6。 :一是政策设计者投入

日本为何难弃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ita291961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