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北博物院收藏几件钧窑瓷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北博物院收藏的几件钧窑瓷器【关键词】钧窑瓷器;河北博物院;藏品【摘要】钧窑与哥、官、汝、定窑齐名,被后人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青中带红的釉色,兔毫丝缕般的釉面肌理,以及表面呈现的大片不规则红紫色彩斑,在中国古陶瓷中独树一帜,构成其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河北博物院藏有部分北宋、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具有钧窑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艺术特点。此文介绍了其中的4件精品,为北宋钧窑天蓝釉唇口盘、北宋钧窑天蓝釉梅瓶、金代天蓝釉红斑碗、元代钧窑天青釉大盆。钧窑与哥、官、汝、定窑齐名,被后人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主要在今河南禹县,古属钧州,因而得名。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始烧于北宋,起点极高,一开始就被定为烧造宫廷御用瓷器的官窑。钧窑历北宋、金、元延续至明早期,烧造时间长,产量高,地域广,河南多个县域、河北磁县、山西浑源、内蒙古包头和浙江金华等地均烧钧瓷,形成影响巨大的钧窑系窑场。“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峪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人用以形容钧窑瓷器的优美诗句。其青中带红的釉色,兔毫丝缕般的釉面肌理,以及表面呈现的大片不规则红紫色彩斑,在中国古陶瓷中独树一帜,构成其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钧窑利用铁、铜元素呈色的不同特点,破天荒地在釉料中掺入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中烧出青中带红、紫色斑的釉面或纯天青、天蓝、月白、紫红等千差万别的“窑变”釉色,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誉。铜红釉的使用为高温釉开辟了新境界,也为其后成功烧制红色高温釉奠定了技术基础。钧瓷釉面以青色为基调,釉面肥厚,具有乳浊状不透明的特点,加上厚重的胎体,显得格外淡雅凝厚。在钧窑生产的早期阶段,红彩的施加没有规律,釉面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不规则彩斑,似彩云般如梦如幻,斑斓艳丽。此外,由于钧瓷一般经过素烧,釉层又特别肥厚,在干燥时或烧造初期低温时釉层发生干裂,在烧制高温阶段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空隙,填补裂纹,就在釉中形成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的釉痕,宛如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一般,“蚯蚓走泥纹”因此成为钧釉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河北博物院藏有部分北宋、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代表了钧窑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现择4件精品加以简单介绍,以飨读者。钧窑天蓝釉唇口盘北宋。原河北省文物商店收购。高6厘米,,底径16厘米。唇口,曲腹,平底,圈足,足内有5个支钉痕。胎体较厚重,内外满釉。盘身釉面呈乳浊状天蓝色,表面有棕眼。唇口呈浅茶黄色,底足施芝麻酱釉一圈。此器器型端正规矩,天蓝色釉面幽深沉静,配以口沿和底足的黄棕色线条,更增添一份雅致的风韵。尤为可贵的是,在盘心肥厚的釉面上分布着多条逶迤曲折的蚯蚓走泥纹,令端庄沉稳的

河北博物院收藏几件钧窑瓷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ita291961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