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铁器、丝绸以及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隋唐:对外交往密切。隋朝和波斯互遣使节,唐朝时波斯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唐高宗时,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元朝: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与欧洲、非洲各地的关系
(1)陆上丝绸之路
开辟条件:①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②西域都护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③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了解西行路线;④汉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疏勒、大宛、安息、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
开辟:汉武帝以后。
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广州等)、印度支那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沿岸、印度半岛南端。
意义:加强了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问的联系。
(3)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寻找建文帝。②条件:国力强大,造船业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罗盘针使用等。③过程:1405年至1433年,先后7次,访
隋唐.doc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