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育教育在学校育中的正确认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正确认识【摘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关键词】美育教育;学校教育;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而竞争更是日益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要想我们的民族在这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处于不败之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纵观许多学校,教学的重点往往只放在“德、智、体”这三方面,而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或是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宗旨。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一、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美育的过程,一方面是教育者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美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这与其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及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智育的过程,多诉诸理智的思考,教学双方都较为清醒,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强烈的感情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微积分、原子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却并不一定伴随强烈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活动。情感的陶养,一方面是要防止卑鄙丑恶的东西腐蚀人们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则要用美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柏拉图就强调过,要防止青年们“在丑恶事物的影像中培养起来……以至日久就不知不觉地把四周许多坏影响都铭刻到心灵的深处。”达・芬奇也警告说:“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现在有些低劣、卑俗甚或色情的文艺作品,给人以丑恶低级的感官刺激或颓废变态的迷乱情感,这对青少年的心灵具有很坏的腐蚀作用。对于这种情感腐蚀,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同时,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二、美育教育的现状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一、呆板凝滞的,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随着对美育教育的认识,美育教育逐渐提到了学校的教育日程,但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其原因是: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美育教育在学校育中的正确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