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当中,出现在中考试题中,打破了历来以连续性文本独霸一方的局面,以势不可挡的形势冲向了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多以广告、传单、证书、地图、时刻表、票据清单、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形式呈现,其主要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这个术语最新来源于“PISA”国际阅读素养测试。由于该类试题生活性、时代性强,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受中考命题人的重视。综观历年来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大致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一、聚焦热点、关注时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时代性,它以大容量的信息来彰显我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比如,2016年,宁波卷考查的是“该不该让家长陪读”,绍兴卷考查的是“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温州卷考查的是“中国邻里关系调查”,这一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由此看来,命题者往往选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代表性的话题来考查学生。二、明确主题、凸显标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很多材料组合而成,这些材料不是杂乱堆砌的,而是命题者紧扣某一主题选择的组合材料,最后聚集在一起的材料往往表达一定的主题。比如宁波卷以“该不该让家长陪读”为主题,选取了刘同学,李同学,张同学等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些材料虽然零碎,但都紧扣主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有统一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还有恰当的标题。比如2016年绍兴卷的标题是“2016年文化热点看什么”,丽水卷的标题是“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当然,也有少数没有标题,比如温州卷就是这样。三、形式多样,碎片组合“非连续性文本”由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漫画、凭证单、诊断书、说明书、标语、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对联、短信、网络跟帖、建议、辩论词、颁奖词、演讲词、开场白、结束语、串联词、推荐语等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形式多样,且往往由多段材料组合而成,为此有人也戏称其为“碎片组合”。比如,宁波卷、丽水卷皆由3段材料组合而成,湖州卷还在材料中插入了配图,可谓形式多样。四、取材广泛,言语新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紧扣生活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突出主题,因而材料是极为丰富的,言语也是极为新颖的。比如湖州卷在考查“电视剧,会更年轻吗”一文中,提到了2015年最具代表性的热剧《琅琊榜》《花千骨》和《伪装者》。谈到了演员的“颜值”和网络新词“小鲜肉”,并配上赏心悦目的人物照片。五、篇幅适量,难易结合一般�硭担�中考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篇幅限制,散文、小说的阅读量在1500字左右,不超过2000字,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量在1000字左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往往与之相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设题一般为4~5题,难易搭配,有简单的,也有综合性很强的。有的从某一则材料中即可找到答案,如湖州卷的第10题,有的则需要综合所有材料才能作答,如温州卷第11题。有主观题,如湖州卷第12题;有客观题,如湖州卷第10题。有简答题,如丽水卷第10题;有发散题,如丽水卷第11、12题。由此看来,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