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演绎阅读教学的别样风采单位:扬州市江都区花园小学邮编: 225200 姓名:徐媛摘要:在我们的现今的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学的宗旨,应为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时代发展,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1 版课程标准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要求,是必要而及时的。另外,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信息丰富多元的现代社会, 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捕捉海量信息、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分别在第三、四学段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名词源于国际 PISA 测试,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其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信息丰富多元的现代社会, 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能够帮助学生捕捉海量信息、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 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生活在信息时代,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二、 2011 版课程标准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 2009 年我国上海市参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 令人欣喜。但经仔细分析, 在阅读测试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四种文本类型中, 上海学生在占 30 %的非连续性文本试题上得分很低。在考试的大环境背景下, 非连续文本似乎如同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没有得到广泛师生的充分重视。而 201 1 版课程标准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要求,是必要而及时的。另外,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 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 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联系紧密,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三、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演绎“非连续性文本”的别样风采(一) 关注插图,彰显“非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呈现形式就是课文的插图。在教学中关注插图的有效使用, 能够更好地辅助连续性文本的学习。 1. 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升理解力。苏教版五下《月光启蒙》教学片段(初读两首歌谣后): 师: 联系课文插图, 再来品味一下这两首歌谣, 看看你还能有什么发现? 生1: 从插图中妈妈和孩子脸上的微笑, 我看出妈妈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中了。连边上的小狗都听得那么入神, 可见妈妈的声音是多么甜美啊! 生2: 从插图上的篱笆小院和干草堆, 还有母子俩朴素的衣着中, 看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他们仍然能够生活得这么快乐, 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 更感受到了乐观的力量。我们应该把歌谣唱得甜美一些。(生说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听课师生自发鼓
非连续性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