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路管理局105国道文明路样板路创建情况.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路管理局105国道文明路样板路创建情况
一、105国道基本情况:
(一)“十五”前的基本情况:
国道105线宜春市境内起点丰城市万家州k1757+160至樟树市永泰镇k1819+570,,(k1757+160-k1792+530),,(k1792+530-k1819+570)。全程地处平原微丘区,赣江贯通樟树、丰城两市,有些路段通过水网地带,故大多为高路堤。境内沿线无大中桥,仅有小桥7座,,有涵洞141道。
105国道江西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称南(昌)小(梅关)线,解放前称赣粤线。1929年初次建成时路基宽仅5-6米、路面宽为3米,系等外路,无设计流量,也无路面材料,均为土路,晴通雨阻,全程均为平原微丘区,所经江西最大河流赣江。1962年5月,因赣江发特大洪水,使赣江大堤决口,南小线(即赣粤公路)除个别路段外,全部遭受洪水淹没。之后,人民政府加高加固赣江大堤,根除水患,使公路晴雨畅通。南昌至樟树段公路于1925年10月动工兴建,于1929年建成通车。,1928年动工,1930年通车。本条线路基本上是沿广东官道修建,每公里造价为2300元左右,以当时67千米计算,。解放后,公路部门逐年对其改造,由解放初期接管的土路改造成泥结碎石路面,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又将砂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后又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当时,限于资金及油路材料的原因,路面宽度为6米,为渣油沥青路面,每公里油路造价为4万元(不含路基加宽及涵管接长等费用)。
1976年,丰城县(现为丰城市)根据交通量由1965年的800辆/24小时增加到1975年辆/24小时的实际情况,发动南小线(现105国道)公路沿线民工建勤,结合农田基本建设,率先在全省拉开了拓宽公路路基的序幕,并对公路两旁进行绿化,。同年春,路基拓宽至12米。省交通厅为此在丰城召开公路拓宽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丰城经验。1977年至1978年,省委为纪念创建井冈山根据地50周年和建军80周年,决定将南昌至井冈山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丰城、樟树两县发动民工建勤,采取民办公助形式,,,收回公路用地400余亩,国家投资291万元,(含路基土方、桥涵加宽接长及防护工程在内)。
1982年,遵照省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作出的“限期改善南昌至赣州公路状况”的决定,对105国道丰城至清江(现樟树)境内公路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造,由宜春公路分局组织分局工程队和上高、宜春、万载、高安、奉新5个公路段6支施工队伍进入丰城、清江两县进行施工。
进入1988年,由于交通量与日俱增,现有沥青路面远远适应不了大交通量的需要。为此,又将国道105线沥青路改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提上日程。从1988年开始到1996年底,分段逐年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目前的基本情况:
1、起讫桩号、里程、技术等级
国道105线宜春市境内起点丰城市万家州k1757+160至樟树市永泰镇k1819+570,,(k1757+160-k1792+5

公路管理局105国道文明路样板路创建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jgjsfg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