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希雍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
生平及著作
缪希雍,字仲淳。明代江苏常熟人。人称“神医安道全”。
著作: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记载临证心得、验案及效方。
《神农本草经疏》药物学巨著,后人将其与《本草纲目》并论。
缪仲淳“脾阴”思想的时代背景
李东垣“益气升阳”脾胃内伤学说;
朱丹溪“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膨胀”;
缪仲淳“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之有益于脾也。”
缪仲淳“脾阴”学术思想:
保护胃气
善补脾阴
脾胃分治
一、保护胃气
治则
“益阴宜忌苦寒,益阳宜防泄,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
甘平柔润
常用药物: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莲肉、苡仁、芡实等
资生丸、肥儿丸
二、善补脾阴
分“脾气虚”和“脾阴虚”(《神农本草经疏》)
“脾阴不足之候”
脾虚中满、饮食不进、食不能消、夜剧昼静,劳倦伤脾发热,健忘、肢萎、产后失眠腿痛等
三、脾胃分治
胃虚甘平、甘淡、甘酸
多用人参、扁豆、山药、茯苓、石斛、白芍等
脾虚甘温佐以辛香、酸平
多用人参、白术、大枣、黄芪、砂仁、蔻仁、酸枣仁、藿香、木瓜等
叶天士
对后世的影响
唐容川
叶天士:“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胃为阳明之大,非阴柔不肯协和”“胃易燥”
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白芍、甘草、茯苓、山药、扁豆、莲肉、木瓜
唐容川:“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乃不化也。”
“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
“调治脾胃,须分阴阳”
“补脾阴以开胃进食为先”
“甘寒益胃阴,甘淡实脾阴”
“脾阴”学说的源流
内经叶天士
张仲景唐容川
朱丹溪秦皇士
源流
王纶张锡纯
源流
缪仲淳
承上启下
缪 希 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