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课程——“六艺”一、提问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每天要学习哪些课程?课堂学习: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等。那么,同学们知道2000多年前的古人都上什么课吗?二、古人学习内容自周朝开始,当时的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就规定了学习的课程:“六艺”。就是六种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在中国古代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只是不断增加新内容。那么,这六种技能到底指什么呢?三、礼(一)什么是礼?礼,就是广义的礼节,相当于今天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矩教育。礼,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就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今天的“礼”有哪些?那时的最基本的“礼”实际包括五种: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二)吉礼同学们知道“吉”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吉礼呢?吉礼实际上就是祭祀之礼。古代把祭祀和战争作为国家的两件大事,国君非常慎重,仪式也非常隆重。祭祀之礼就是祭祀天神、地祉、人鬼的礼仪,包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社稷、宗庙、先祖乃至鬼神等的礼仪活动。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的像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就是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的场所,泰山的岱庙、很多地方仍然保存的杨泗庙就是祭祀山川的场所。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著名的山东曲阜的孔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宗庙(现在每年的祭孔大典都在举行)。而我们常见的祠堂就是祭祀普通人祖先的场所。著名的丰都鬼城就是祭祀鬼神的场所。其他的还有土地庙、河神庙,乃至佛教的庙、道教的观也是祭祀的场所。有没有同学在清明节或者春节期间参加过祭祀先人的仪式呀?请大家说说,是怎么进行的?(三)凶礼就是跟丧葬、灾难有关的礼仪。比如人去世后的丧葬,遭受自然灾害、战争、动乱等安抚等礼仪活动。过去丧葬一般实行的是厚葬制,在下葬的全过程中都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甚至包括墓葬的规模、随葬器物的种类和多少都是有规定的,是按照他生前的身份等级来确定的,所谓“事死如生”,我们发掘的大量高等级贵族墓就是如此,如曾侯乙墓、九连墩楚墓等。曾侯乙墓
古代的“六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