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道德经济3班:周凡,陈萍真,陈晗,易真希纵览人类历史,无论哪个时代,战争总是如影随行。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爆发470余起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这是一个多么震惊的数字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只有这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和平的。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左右。战争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与灾难。它带走了多少的生命,又造成了多少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是,不得不说,它也还是对科技方面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影响战争的因素有很多,古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中间就包含了3个因素,还有武器装备,士兵的数量。有时,战争中的道德问题也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我们自古就流传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就如孔老夫子说的温良恭谨让,从小我们便是听着各种道德故事长大的,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守道德,因此我们要学会变得善良,谦让,诚信。一个理想的社会,一定是人人讲道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准则,就像大同社会里描述的那样,人们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各得其所,各司其分,令人向往。然而,在战场上,若还是束缚在道德的十字架上,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情操,不懂得变通,那么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失败了。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楚汉争霸时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这中间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这本事一个好主意,在今天看来,如果这主意被采纳了的话,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但是赵国大将陈余不听,觉得这不是一个君子所应该做的事情,为君子者,应该坦坦荡荡,不搞这些歪门邪道。因此,他希望仗着兵力优势,与汉军正面作战,并消灭了对方。而反观韩信,当他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非常高兴,想出了一个也许在陈余看来是不道德的主意。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
军事理论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