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是民间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从文艺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人类四肢从劳动中得到发展,人的直立和手的解放以及五官的运用,为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语言、意识、思维的发达,又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理的和精神的条件,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自身,创造了人类世界的一切。因此,(1)文学是人类的集体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为协调动作,指挥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2)文学的产生与人类的生理、心理等自然因素密不可分;(3)艺术创造总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而原始人美感的产生,又往往与功利的目的相联系,与集体的原始思维、原始宗教相联系。这些都说明最初的文艺是集体的劳动中产生的,是具有集体性的。除诗歌外,舞蹈的集体性更强。其次民间文学的创作过程来看,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民群众进行生产劳动时,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即兴创作,你一句我一句凑成一首歌,如盘歌、对歌、山歌联唱等。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二种情况是,开始有一个人编出一个故事的梗概或一首歌的雏形,在流传中,经大家添枝加叶,逐步完成。我们从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中,就可以看出这种集体性。在周代《诗经-小雅-大东》中提到的织女与牛郎,仅是两个星座的名称,但是汉代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中出步形成了牛郎织女故事梗概。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比较起来,口头传承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作家文学主要是用书面语言创造的,而传统民间文学主要用口头语言创作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过去也有一些文人用书面语记录民间文学,然后在群众中传播,是辅助性的,从总体看有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由于民间文学主要是用口头语言创作和流传的,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它不是像作家书面文学那样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触语言,诉诸想象,然后感受形象性;它是诉诸听觉,然后听者的想象,把听觉转换为意象,来展示形象,使之具有可感性、可视性。这又带来了民间文学在艺术表现上、塑造形象上的一系列特征。如民间文学的结构单纯,人物的主导性格突出,故事情节的复沓,一贯到底、少枝蔓等等。流传变异性: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比,其不同点之一在于民间文学是活的文学,它在未被记录下来以前始终处于变动状态中,具有变异性。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系指集体性、口头性派生出来的流动性、丰富性,它与作家个人创作,书面流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民间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常常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这就形成了它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某些作品的国际性和历史的复杂性(如年代不易断定等)。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称做传承性。神话的特点神话作为一种具有相当特点的意识形态,在性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第一,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它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具有广泛的作用。人们通过神话解释万物,总结经验,传授历史,组织劳动,表达愿望,鼓舞斗志,评辨美丑是非,表彰英雄能手,颂扬祖先和神灵。因此神话既促进了生产,又形成了道德舆论,对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神话是民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