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管差异化薪酬分配研究.docx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特别是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符合国有企业负责人特点的薪酬制度逐步健全。在此大政方针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推进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1978-1992年,高管薪酬分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工作业绩。 1979年国家按照劳动态度、技术高低,特别是主要参考贡献大小对职工,包括国企经营者进行了调资。 1986年国务院103号文件规定凡全面完成任期年度目标的经营者个人收入可以……,把全面完成任期年度目标作为主要影响因素。 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1992年原劳动部、原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改进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办法的意见》,以及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三份文件明确规定,企业连续3年全面完成上交任务,并实现企业财产增值的,要对厂长或者厂级领导给予奖励,这样就把企业经营者收入与工作业绩进一步联系在一起了。 1993-2003年,经营业绩、经营难度、经营风险和按要素分配等成为国企高管薪酬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使用生产要素分配概念。 1994年开始,部分企业实行了年薪制,根据经营者的经营业绩、难度与风险,确定其年度收入。 1997年,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这一提法,使经营业绩、经营责任难度和国企高管贡献企业家管理要素成为国企高管薪酬分配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3-2012年,企业经营规模、经营管理难度、承担战略责任大小、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行业特点、所在地平均工资、所在行业平均工资、本企业平均工资等成为国企高管薪酬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4年6月,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单元构成。其中基本薪酬主要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经营管理难度、所承担的战略责任和所在地区企业平均工资、所在行业平均工资、本企业平均工资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2009年,人社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相关考虑因素更加具体和全面。基本薪酬确定主要根据企业经营难度和负责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经营风险等因素确定,以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倍作为基数,同时结合企业负责人薪酬调节系数调节系数主要考虑不同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上年度总资产、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并参考从业人员规模、参与市场竞争程度、奉献与成本控制等因素确定。绩效年薪确定主要考核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盈利指标和风险控制指标。 2
国有企业高管差异化薪酬分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