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乡结合部学生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赣州市章贡中学龚颖丽当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时候,当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开年的工作会上说出,让我们的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时候,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尊重。所以我们在新闻中反复听到这些名词,农民工、留守孩童、失学孩童、蚁族等。可在这些得到政府关注的人群中有群孩子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他们生活的地方在城乡接合部。在城市扩容的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财富,而他们在失去土地后的何去何从,没有人更多的关心过,有的人外出打工,有的人在家吃老本,有的人在城市中做最底层的建筑工人等等。他们在摆脱了祖辈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开始迷茫。这种迷茫可想而知,他们较低的教育背景如大多数学生的家长是初中水平,仅有的几个高中毕业生,在与我谈话中深感他们的自豪,长期的农村生活,让他们踏在与城市进步的不同节奏上。在他们的孩子身上更存在着许多与城区孩子所不同的特征: 城乡接合部“问题学生”多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孩子,周边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变如基础设施的改善,市场交易更加繁荣,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等等,在孩子们的眼前广阔的稻田地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原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六车道,小小的店铺被琳琅满目的商铺代替。孩子们好奇的天性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震撼着,他们追逐着去到那些饮品店,食品坊还有让人着迷的网络世界。物质的急剧变化让他们处于质朴与虚华的精神困惑中,表现在学生群体状态是叛逆心理愈加严重,学困生日益增加,虚荣的心理表现得更加突出,自私的行为也肆无忌惮地发挥出来……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就如一位学生把“人至贱者无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人生价值观极度低俗的表现。然而这位学生在班级中并不感到羞愧,因为在他周围有同样心理的学生存在,并且他们为能说出这样一句话而感到很骄傲。当然他们也会以取笑认真同学为每天生活的支柱!这些特征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如此,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蔓延。初中是一个形成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内没有完成人生的积淀,那么这群孩子的未来可想而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乏其一,多数家长因为看到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不如意,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如何挣钱,起早贪黑地工作,对孩子生理发展及心理变化漠不关心,造成有些孩子情感脆弱、心态冷漠,有的自卑感强、性情孤僻,有的自暴自弃,缺乏自尊意识,有的则嫉妒心理强等。其二,部分城中村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吃饭、穿衣,把多给钱理解为尽职,养成了孩子重物质享乐、以自我为中心的骄横、优越心理。而部分经济拮据家庭怕孩子受委屈,也往往省吃俭用不惜代价地为孩子购买高档服装、用具,滋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塑成了任性、自私的个性特征。其三,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班级中女生基本不是家中的独生,而男生更多的是独子。同时女生在家中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并且家长对其鲜有过问;男生在家中则拥有至少两代人的关注,如某次家长会后班上一位男生的祖母拉着我说了好长一段话,谈话主要涉及该男生是她家中的唯一孙子,必须成才,家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同时这位祖母让我转告学生,家中以后的房产和田地都是他的只要他好好读书。如此差异,造成的结果是女生成绩普遍较好,而男生问题学生占绝大多数。其四,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失当,有的动不动就许以金钱、礼物奖赏,有的一看到孩子不如意,就急风暴雨式训斥,或棍棒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