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二则这个暑假本人按照邯郸市教育局开展“六个一”活动的要求,读了几本教学管理的著作,有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等教育书籍。从这些书籍中的确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知识。尤其是《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作者用其独特眼光和特殊的视角给了我们不同的观点和启示。本人想将其两个观点和心得写出来,作为自己工作的提示和假期活动的心得笔记与众人共勉。一、道德教育与科学事实在我国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龟兔赛跑,在这个故事中讲到由于兔子的骄傲,被乌龟赶上了并且超过了。兔子骄傲自满,是一种寓言的想象,没有必然性;但是兔子比乌龟跑的快却是科学常识。你可以试验着问我国的孩子们,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绝大多数会回答“乌龟跑的快,因为兔子骄傲了”。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的德育教育一些提示:首先,德育教育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但是,不应将价值判断置于事实之上;不能将价值判断置置于科学之上;更不能只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如果没有在孩子们最活跃的儿童时代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和个性,以后就很难补救回来了。道德教育在童年阶段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人们终生持之以恒!第二,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视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他们一方面会变得“少年深沉”,另一方面,到他们年纪大了又会变得“老年无知”。以龟兔赛跑为例,当美国的孩子只知道兔子比乌龟跑的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已经理解“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深刻哲学道理。但是,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骄傲”的道理,并且忽略兔子比乌龟跑的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就显得“幼稚”了。第三,忽视对知识的永恒性与伦理的局限性的教育,孩子将很难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兔子比乌龟跑的快,这是不变的科学常识,但是“先进必定自满,落后必然奋发”的判断,却是值得怀疑。孩子们只有认识到知识的永恒性,才会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用道德教化的手段去控制社会稳定常常会产生副作用。强求思想意识的纯正、高尚和超前发展,希望因此而造就一种高层次的和谐气氛,这种希望多半会落空。因为一般人不习惯或不能够把道德的理想境界与社会必然的现实区别开来,使人们的追求和欲望大大高于他们现实可能的利益。理想与现实差距过远,长而久之人民就会因为失去明确的目标而虚浮、狂躁、固执、愚莽而自我毁弃。二、教育的目的是为人还是为社会我国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是完全围绕社会运转的。这样不利于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中健康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很难把学生看做知识的主人,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忽略了教育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事实上现在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的,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很多的根源就在于此,中国的教育现在要改变的根本就在于此。人类自身的特点与其它动物不同,一个刚出生下来的小马在母亲身边待上几个小时就站起来了,几个星期就可以“独立自主”了。而人需要六个月才会爬,一年多才会走,两岁多才会跑,18岁才算独立的成年人。所以,人如果不组成社会,人类就根本无法生存。因此,人类组成社会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从这个角度讲,人组成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自己。
道德教育与科学事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