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11、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基层地区发病率较高。尽管腰腿痛的病因很多,但腰突症在腰腿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得到公认。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保持高水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状态及生活质量。而绝大多数腰突症患者可经中医中药及针灸、按摩等外治而得到缓解或治愈。因此,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Date22、腰椎及腰椎间盘的结构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外层的密质骨较薄。椎体呈横肾形,上下面平坦,周缘有环形的骺环,环中骨面粗糙,为骺软骨板的附着处;前面较后面略凹陷。椎弓根粗大,椎骨上切迹较浅,椎骨下切迹宽而深,椎弓板较胸椎宽短而厚。椎孔呈三角形、椭圆形、近三叶草形或三叶草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骨板,水平伸向后,上下缘略肥厚,后缘钝圆呈梨形,有时下角分叉。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陷,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隆,向前外方。、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透明软骨板由与其他软骨细胞一样的圆形细胞构成。作为髓核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软骨板覆盖在椎体上下面,中央部较薄,呈半透明状。软骨板有许多微孔,是髓核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路。纤维环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围绕上下透明软骨板周围较坚强的纤维组织。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重要的维持负重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及前、后纵韧带相连紧密。纤维环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纤维组成。各层之间由黏合样物质使彼此之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纤维环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椎间盘后部的纤维环最薄。髓核,腰椎间盘的髓核位于中央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态的胶状物。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髓核使脊柱均匀的负荷。因此,椎间盘具有联合椎体、减轻震动的功能Date43、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基于以上原因,当搬运、挑担、抬重物或举重时,由于压力过大,突然超过腰椎间纤维环的承受力,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被挤压,从破损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该病。:1、机械受压学说2、化学性神经根学说3、自家免疫学说4、无菌性炎症学说5、中医痹证学说。,诱发因素尚未定论,但有些因素与其相关。 1. 脊柱结构因素:脊柱畸形包括移行椎、脊柱侧弯和小关节突方向不对称。2. 生理因素:(1)年龄,30岁-50岁发病率最高。既高工作强度年龄段的人易发椎间盘退变。(2)身高,超过平均身高的男女容易发病。(3)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2%的病例有阳性家族史。有阳性家族史的病人中,21岁以前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对危险性估计高出5倍。4. 职业因素:驾驶员最高,白领最低,重体力劳动发病率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易在早期导致椎间盘破裂而突出。5. 外伤因素:(1)急性损伤儿童和少年腰突症与急性外伤有关。(2)运动剧烈运动与椎间盘退变有关。6. 吸烟: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增加50%。7. 糖尿病:主要影响椎间盘周围动脉,降低血流量,代谢降低,最终导致椎间盘组织破裂。8. 妊娠: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了椎间盘的应力。Date74、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到历代医家对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论探讨,对中医腰腿痛病因病机有完整的论述,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素问·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而不用。”肝肾不足,气血两虚,邪气深伏,治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扶正祛邪。其中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