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著作有《饮冰室合集》等。三、课文朗读:《出示课件》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契(qì)约揽(lǎn)悲天悯(mǐn)::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四、师生分析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如何?而不能如何?进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B.(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C.(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出示课件》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出示课件》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出示课件》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出示课件》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
《最苦与最乐》公开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