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课型:讲读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3、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联系生物学知识,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3、讨论点拨法。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计一读课文,扫除字词困难:“读一读,写一写”。,在本文句中划出这些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4分钟导入1、导语:大家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词吗?这个词什么意思呀?晋代葛洪《神仙传 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欣赏化石图片)。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1分钟二、出示自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自学指导:1、学生根据提示朗读诗歌。提示: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2、学生听读时思考下列问题。(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4)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结构上有何特点? 4、品读诗歌的语言美:(1)比喻的作用。(2)“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3)“生之灵火”、“密码”指什么?出示目标和指导3分钟学生自学12分钟教师指导10分钟三、课堂练习:1、听写字词2、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10分钟板书设计化石吟珍藏生命信息吟——赞颂再现远古世界
《化石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