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选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前半部《牡丹亭》简介:《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一部文学史上及剧坛上极有名的巨著。作者汤显祖,明朝江西临川人,才华绝代,学识渊博,借古代的传说为故事梗概,发展成五十五出曲折动人的戏剧。剧中的女主角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丽娘,游园伤春,因梦生情,寻梦不得,为情而死,死后三年,又因情复活,虽然离奇荒诞,却足以说明「情」的感人力量。2全剧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反动本质,批判了程朱理学,表现了明代妇女对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渴望,歌颂了青年叛逆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斗争。《牡丹亭》主旨3《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若海,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是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又称《牡丹亭》、《金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4昆曲小知识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注意:昆曲《牡丹亭》的戏剧十分有名,但《牡丹亭》的文体应该是明传奇。5本文选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写的是杜丽娘被充满生机的大好春光所吸引,私自跟丫鬟离开深闺到后花园欣赏春景。在游园过程中,丽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从而萌生了冲破封建礼教牢笼,追求自由爱情的强烈愿望。该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曲文典雅清丽,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有着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游园》简介6《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前,后三支写出游后及出游回归。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的毒害之深,束缚之严。同时通过杜丽娘对封建家庭给她规定的生活道路不满的思想情感的发泄,以及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反映了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思想樊笼的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游园》整体把握7【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乱煞年光遍:到处都是眼花缭乱的春光。贴:贴旦,次要女角。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昆曲《西厢记》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昆剧行当8【绕地游】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觉得遍地是撩乱人心的春光。那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未做完的针线活抛在一边。你为什么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呢?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思春曲,抒发自己清晨醒来百无聊赖的情绪。唱出了少女的苦闷、彷徨。9【乌夜啼】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贴着宜春髻子,恰凭栏。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添香。镜台衣服在此。10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