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公投的背景及影响作者:张蓓英国脱欧公投将于当地时间6月23日举行,距离结果揭晓的时间越来越近,公投背景和影响值得关注。走向公投自2010年英国保守党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后,调整英国与欧盟的关系逐渐成为英国内政外交议程上的重点。联合政府组成协议上就宣布,任何新权能“上交”欧盟必须经过英衡的审查工作。2011年“公投之锁”以《欧盟法案2011》的形式固定,而权能平衡审查也于2012年7月正式开始。2013年1月,卡梅伦发表布隆伯格演讲,正式承诺要将决定英国在欧盟去留的决定权交给英国人民。2015年4月,保守党竞选宣言中正式承诺,赢得选举后将在2017年底前举行脱欧公投。2015年5月8日,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关于欧盟公投立法工作开始,英国脱欧公投的倒计时开启。英国脱欧公投非比寻常。尽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欧盟/欧共体的公投在欧洲国家举行了几十次,大多为是否加入或批准某一条约而举行。与英国脱欧公投类似的只有1975年英国退出欧共体的公投和1982年格陵兰岛退出欧共体的公投。可以说,一般公投都是对一体化前进速度和方向的公投,而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则将决定一体化是否倒退。英国脱欧公投的起因可以从欧盟发展、英国国内民意和保守党演变这三个角度来考察。从欧盟角度看,欧债危机以来,一方面欧洲国家发展不均衡进一步突出,另一方面欧元区国家为应对危机走上了进一步融合的道路。英国认为,在欧元区国家的一体化过程中,英国这样的非欧元区国家利益没有得到应有尊重,而欧盟发展受阻的症结在于欧盟统一大市场不够完善,因此应将增强单一市场而非欧元作为欧盟工作的主要努力领域。在此期间,英国国内民意也出现了不利于欧盟的变化。欧盟东扩使英国工作的欧盟移民明显增多,而经济不景气加剧了英国人对移民争抢福利和工作的担忧。以反移民为主要议题的英国独立党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壮大的。保守党此时也完成了从“欧洲的政党”到疑欧政党的转变。1973年,英国在保守党带领下加入欧共体,20世纪80年代保守党扛起建立单一市场的大旗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领路者。而从撒切尔夫人的布鲁日演讲开始,疑欧主义的猛兽在保守党内被释放,保守党疑欧派的势力不断上升,在工党执政的13年在野时间里,已成长为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保守党疑欧派对欧盟的不满主要在于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这三个层次的不满和主张均在英国与欧盟的谈判中反映出来。英国主要有四大主张,分别为“经济治理”“竞争力”“主权”和“移民”。其中“经济治理”部分试图解决欧元区和非欧元区衡关系;“竞争力”则是倡导欧盟更好监管、扩展内部市场的范围;“主权”部分一是要获得英国不参加政治一体化的“豁免权”,二是要加大国家议会在欧盟立法的权力;“移民”则是要以限制欧盟移民福利为手段,达到控制欧盟移民数量的目的。这一“套餐”基本回应了普通民众、保守党党内对欧盟的担忧和不满,同时又为涉及英国现实利益的欧元区与非欧元区关系以及统一大市场的发展争取了有利条件。公投情况一览今年2月20日欧盟峰会的最后一天,卡梅伦宣布与欧盟谈判取得成功,将带着英欧关系新协议,“全身心地”投入为英国留在欧盟动员。随后,卡梅伦在2月22日的下议院演讲中宣布,英国政府的立场是“留在改革后的欧盟中”。支持留在欧盟和脱离欧盟的两派开始动员,4月,选举委员会认定两家机构分别为官
英国脱欧公投的背景及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