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课妄想症.docx我的语文课妄想症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年前,就有发病的前奏。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上课只有一个语文老师?可不能够像电视节目那样有多个主持人共同承担节目主持任务一样,由两个或更多的老师同台教授,与学生一齐探讨学习资料?我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欣喜,更为找不到有这种想法并愿意与我一齐实践的人而苦恼。于是我常常臆想,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想像中虚幻的我,“两个人”同上一篇课文。如果说当初的妄想症还是基于课本资料,之后,我的妄想症开始向课外漫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现实生活中可用的例子实在太丰富太搞笑,没必要局限于一本教材。看到学生天天读背那有限的课文资料,抄写所谓的优秀作文,脱离了老师就理解不了。种种现象,真让人担心学生眼里只有分数,心里没有自己。在我看来,学习,就是一种习惯,就是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中吸取智慧,然后为我所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潜力。我在每一届学生面前都很狂妄的挑战英国科学家培根,否定他“知识就是力量”之说。我认为,知识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图书馆拥有超多的图书、超多的知识,但是图书馆有什么力量,它改变了什么?我认为,“只有科学的使用知识才有力量”。没有使用知识,知识永远是死的、僵化的、无力的。使用知识的主体是人!人,才就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任何一本书都能够烧掉,任何一篇都能够不学”成了我臆想中的教学“名言”。学生自然很惊讶我的“名言”,这怎样可能,不学课本,不学,还能够烧掉?老师疯了。在中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如人教版、湘教版、北师大版等。大家所学的资料并不一样,但是,影响了各自使用不同教材的人健康成长了吗?□□我让他们“透过黑板看世界”:各国的语言不同,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都能够不懂汉语,但影响不了这些国家的人成为人才。备受世界关注的诺贝尔奖,有多少人懂汉语?懂不懂汉语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你务必要学到真本事!作为学生,在乎的不是哪种语言、哪种教材、哪篇。而是你要热爱这种语言,科学地使用自己喜欢的教材或。在乎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学什么。“会学习比学会重要一万倍”。所以,学生能够不读任何一篇一一但务必超多学另一些;学生能够不读任何一本书一一但务必超多读另外一些书。不要迷信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篇。但当你选定一本书、一篇来学时,你的重心不在于学懂的基本资料(当然是也是务必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而在于你自己,在于你是怎样学的,在于你用同样的方法是否还能学透其它的。多年来,我从不用学校的教材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在我的课堂上,学校教材相当于已被“烧掉”。我妄想学生A看了某本名著,有满脑子的问题提问。
我的语文课妄想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