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方言的传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方言的传承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的演进,方言的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名句至今耳熟能详。相比于普通话,方言本身的词汇较丰富,更能生动地传情达意,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与亲近感。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力推广普通话。AbstractInrecentdecades,,,eincreasinglysmall."Ilefthomeyoungto,hometownchangehairchange"paredwithMandarin,dialectvocabularyisrich,canvividlyexpress,,:方言传承Keyword:dialectinheritance目录一、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4(一)实践活动的背景 4(二)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6二、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7(一)活动安排 7(二)受益对象 7(三)活动主要内容 7(四)活动解决的问题与社会效益 8三、实践活动的个人感受和体会 9参考文献 10一、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一)实践活动的背景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生动的词汇,蕴藏着深厚的文学价值,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懂得一种方言,好似打开了一座文化的宝藏、一扇文明的门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名句至今耳熟能详。方言是一种文化。有人说,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不同地方的方言各有各的特点,对应当地的“性格”。吴侬软语,轻歌低回,就是小桥流水、清新雅致的江南风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就是明朗直爽、豪迈大气的北方气魄。南腔北调都是风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文化结晶,若方言消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这对尊重文化多样性、保持文化活力无疑是不利的。方言是一种情感。方言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情感与身份的维系。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起家乡话、谈起家乡事,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代代流传下来的方言,与当地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的记忆有关,它能让我们了解、铭记自己的历史,把对家乡的爱注入血脉,在心中扎根。若方言失传,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不在,社会便会缺失不少温情。[1]城镇化,以及现在本地学校教师必须普通话达标才可教学,学生以讲普通话为荣,方言传承面临断代。据调查,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不自信,觉得家乡话土”(%),其次是“虚荣心作祟”(%),排在第三位的是“觉得家乡话难听”(%)。%的人选择“不愿意让周围人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二);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声调有极其复杂的变化。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

方言的传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205 KB
  • 时间2019-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