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通信方案在中国:减排贡献及减排潜力
——基于对中国移动低碳实践的分析
杨天剑胡一闻郑平 Dennis Pamlin
c 2010 版权所有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本报告的材料受版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翻印。世界自然基金会
鼓励传播本作品且仅限于非商业性、非赢利使用;若请求复制,通常可以迅速获得
有关准许。
本报告电子版及摘要可在下列网址免费下载:
utwwf/whatwedo/climate/
致谢
Acknowledgement
本研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合作支撑,由北京邮电大学
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主研完成。
在研究过程,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很难完成
这一具有探索性的研究。
首先,要感谢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低碳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十分钦佩他们对低碳
未来的远见卓识。同时要感谢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的业务骨干们给我们调研提供的基础性的协
助配合。参与调研和分析工作的人员一共涉及四十多人,请允许我们在此一并致谢。此外,
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移动集团计划部的陈国先生、重庆公司计划部的吴晓康先生,他们全程
参与并协助了我们的调研工作;集团计划部的秦光泽先生、陈国先生和重庆公司蔡亮先生在
研究方法设计与完善的过程中给予了大量宝贵意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特别感谢。
其次,要感谢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舒华英教授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能源研究所的胡秀莲研究员,他们在我们的讨论中给予多方面启迪,并提供了诸多基础
性的数据。还要感谢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史炜研究员、工业与信
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杨培芳总工、北京邮电大学的彭若弘老师和彭扬老师,他们为我们的研
究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
同时,感谢WWF的杨富强博士、侯艳丽女士和陈冬梅女士,他们在项目进行期间对我们
的关键研究内容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技术指导,并始终给予我们令人感动的鼓励;WWF
的雷红鹏先生、张楚先生和常瑜女士多次参加我们的项目讨论,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专
业知识,特此表示感谢。
再次,要感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轩、史宏霞、刘溪和王翕等研究生,他们在
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方面付出了大量辛勤的汗水,并提供了基础性的协助。他们是不可多
得的得力助手。王轩主要负责温室气体减排度量方法论部分资料整理工作,史宏霞主要负责
智慧物流部分资料整理工作,刘溪主要负责非实物化部分的资料整理工作,王翕主要负责智
慧工作部分的资料整理工作。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来自于我们国际同仁的支持和协助,他们包括:Suzanne
Pahlman (Connecore)、Pierre e (HP)、Chris Priest (HP)、Paul Shabajee (HP)、Jens
Malmodin (Ericsson)、Eleine Weidman (Ericsson)、Marco Buttazzoni (Sustainability )、
Lorenz Hilty (EMPA)、Mikhail Chester (Berkeley)。
杨天剑a
胡一闻b
郑平c
Dennis Pamlind
a 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b 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c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低碳企业发展官员
d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目录
Contents
序言 I
摘要 II
主要结论 II
主要建议 III
第1章未来的世界 1
第2章信息通信技术与碳减排 4
信息通信技术与气候变化 5
中国通信行业与智慧社会 6
第3章研究背景与方法论 8
世界在行动 9
通信行业低碳ICT解决方案带来的CO2减排量的计算思路 13
第4章中国移动ICT解决方案应用的减排现状 15
中国移动二氧化碳减排测算思路 18
典型低碳ICT解决方案案例介绍 19
顾客自助服务 19
全曲下载 21
路灯远程监控 24
手机支付 26
中国移动重庆市公司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28
典型低碳ICT解决方案的减排特征 30
中国通信行业减排总量估算 31
第5章中国通信行业2020/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32
智慧的物流 3
低碳金点子(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