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规”究竟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制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是处于纪律与次序的规则,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皮亚杰曾经对3-6岁的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且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我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幼儿学会遵守的大多数规则是从成人那里接受来的,特别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幼儿学会规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常规教育的两大误区 1,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我们的常规要求一般与幼儿的安全,礼貌和行为规范等直接相关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教室里要轻声讲话不吵闹。打架。奔跑不乱扔玩具不乱撕纸片,此外还有许多涉及照顾环境等要求,如离坐是将椅子轻轻推到桌边,玩具用后要归还原处等等。这一切要求都依赖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的要求幼儿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如禁止操作零件细小的或容易发出声音的玩具,在区域活动中有意的限制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及合作伙伴。有序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创始一个丰富具有吸引力,刺激幼儿各方面发展又相对有序的环境,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设置教育常规的最终目的。2,过分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别差异。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一般会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颁布规则和要求,这种集体性的要求可有效的预防,但统一的规则往往会扼杀幼儿的个性,不利于教师的因才施教。如在美术活动中剪纸前为了让孩子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我们规定拿剪刀的手不能离眼睛太进,什么能剪,什么不能剪,剪下来的东西统一摆放。往往教师还要求幼儿以后都这样使用剪刀,这样一来一节幼儿期望已久的手工活动变成了一节安全为主的常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常规要求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将常规更多指向支持,引发幼儿积极的活动。如我在美术课时要求幼儿画画时通常先教幼儿画一些动物,花,树等,然后要求幼儿把我们学习画过的个别东西组成一个故事图片让幼儿自由发挥。这样幼儿话出的多种多样,又如我上“春天的雨”是我先让幼儿想象春天的景象,幼儿能说出春天的小草,柳树发芽了,还有一些报春的花,比如:桃花。迎春花。梨花,春梅等,小蝌蚪也出来了。然后请幼儿自由的画,表现出春天的雨。结果小朋友们画的真是不错,真可谓表现的丰富多彩,有的画的春雨下着桃花有的开了有的打朵了,小草也绿了,小燕子也飞来了。有的画的池塘里小蝌蚪游来游去,春雨下着好象在给它们洗澡。有的用点表示雨的点小,有的小朋友用很多短线表示雨大。总之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强,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以帮助幼儿将常规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二、常规教育的新思路 1,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

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