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见.docx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内审工作内容单一,内审功效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在逐渐的发展中经历了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企业管理审计,内部控制,企业风险审计等几种历史形态,而从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仅限于简单的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审计工作只是监督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起到事后的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审计工作的单一性使得单位审计没有起到实质性和前瞻性的作用,诸如对企业组织管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效益改革等方面的关注。由于只注重财务会计的监察,审计工作的功效难以发挥,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不能真正地发挥内审的作用。 2人员配备不合理,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型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具有财务学、会计学、审计学、法律学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合理问题。一方面,人员配置不合理,内审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知识结构欠缺,而有些内审人员是从财务会计岗位或其他岗位转任过来,对内审工作缺乏综合性全面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内审工作的性质,其要求内审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多元化的技能,而目前来看,事业单位从事内审的人员往往不具备这些素质。所以,内审人员技能和素质的缺失使得内审工作质量大大降低,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1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内审工作不仅关系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更关系着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只有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因此,转变审计理念,改变传统落后的审计认识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内审工作,拓展内审工作的领域,使其从局限的财务工作转变为全面的管理活动,发挥内审工作的实质效用。另一方面,强化内审工作人员的审计意识,自主地做好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内部审计法规制度随着事业单位的壮大在不断地完善中,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缺乏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因此,完善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制度,规范内审人员的行为,并充分调动起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强化内审人员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守法,实现自我监督。最后,加强对内审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强化其法律责任。总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切实保证内审工作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独立完善的内审机构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审计机构保证了独立性,才能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设立单独的审计机构,使其完全独立于单位内部的行政机构等其他职能部门,起到彻底地监督和管理作用。同时,审计机构要直接由单位领导负责,独立行使审计职能,不依附于任何组织结构。这样才有利于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审计工作的真实性,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 4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关系着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单位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是强化内审工作的重
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