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论孝孝乃为人之本。一个人生在世上,都是父母含辛茹苦、不辞辛劳,抚养成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从不求回报,也从不希望回馈。从婴儿时蹒跚学步、喂奶喂饭到咿呀学语,父母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引导;从幼儿园上学的接送到学习成长每个过程的谆谆教诲,风雨路上送来的雨伞、雨鞋,到高中、大学校园背来的厚重行囊,更不用说有的父母东拼西凑而来的学费,事无巨细无不倾注父母的深深爱意。父母在儿女生病时的嘘寒问暖,担忧害怕,到四处求医访药,“唯其疾之忧”(《论语学而篇》)等等,我们见过太多的天下父母心!这种无私的爱,总能令人感动。汶川大地震中,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用潺弱之身躯撑起千万斤压力,孩子得救了,父母仍旧保持着承受死亡的姿势。父母的心中永远想着儿女,唯独没有他们自己。当儿女渐渐长大成人,我们的父母却早已老眼昏花,驼背弯腰,浑身病痛,行动迟缓,这时的父母最需要的就是儿女的孝道。何为孝?许慎《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作服侍状。具体而言,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爱,是在衣、食、住、行及情感上照顾父母,尽人子之责;孝是儿女对父母爱心的回报。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皆如此,何况乎人?《诗经·小雅·蓼莪》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于子女,有生育之恩,教诲之情,其恩如天之高广、海之深邃,恩重难报。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可见,行孝顺亲是为人子应尽的义务,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经》开篇就说:“孝乃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教化的启蒙,是教育之开始,所以说“百善孝为先”。《论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所以为人必须尽孝。如何践行孝道?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践行孝道首先要尽力。孔子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子女自己经济很困难,但是宁愿自己少吃或不吃,也要给父母吃。子女心里时常惦记父母,时常有孝敬父母的心情,我们就说这个人是有孝心的。清李毓秀《弟子规》里引用黄香温席的故事:“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就是告诫我们孝敬父母要从生活小事入手,关怀备至。现代社会,为父母尽孝,就是为他们买必要的东西,让他们吃饱穿暖,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然后“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心中时常惦记父母,离开父母身边经常给他们报告自己的情况,经常回去探望,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里愉悦。父母生病,要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要尽可能多关心照顾父母亲。正如那首《常回家看看》所唱的:“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便是尽孝,中国人最看重的是一家团圆,和和睦睦。当父母不在了,要按照礼仪谨慎而哀伤安葬,要“丧尽礼,祭尽诚”,祭奠的死后也能虔敬追怀。这样就可以说尽了自己的努力。有的人父母在世时,不闻不问,父母死后,却风光大葬,但别人不会认为他是孝子,他的孝是做给别人看的。但反过来说,竭其力不能为了尽孝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连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也去做,那么他的孝心便出了问题,“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所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践行孝,对父母态度要恭敬。
论孝【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