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的诊治
李氏杆菌病又称单核白细胞增多病,是人畜共患的散发性传染病之一,家禽也易感染发病,有时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2004年2月临沂市一农户饲养的600余只鹧鸪(已接近产蛋),发生了一种以败血症、神经症状、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据统计,发病率在36%左右,致死率约57%,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鹧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据技术员介绍,2月3日首先发现3只鹧鸪突然死亡,无任何临床症状2月5日又发现数只发病,并表现神经症状和下痢,最后死亡以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多,每天都有数只甚至几十只死亡。发病后立即进行治疗,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大青叶等治疗,但收效不大,不能制止死亡,随来我院求医。
2临床症状
发病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察觉,突然发病。发病后有的精神委顿,羽毛蓬松无光,下痢,肛门周围羽毛沾有黄绿色稀便有的呼吸困难,口流黏液,食欲下降,饮水减少病鸪严重脱水,腹部膨大,皮肤呈暗紫色,迅速死亡部分病鸪表现神经症状,无目的地乱跑乱撞,倒地侧卧,两肢不停地划动或痉挛,头颈歪斜或后仰,呈现角弓反张姿势,不久即发生死亡,病程一般2~6天。
3病理变化
对死亡的15只鹧鸪进行剖检,其变化如下: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有小坏死灶,心脏内充满血凝块脾脏、肾肿大肝肿大、质脆、土黄色,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小点肺瘀血和灶性炎症脑膜和脑实质血管充血水肿,有出血灶,脑脊髓液增多、混浊,脑干变软腺胃、肌胃出血,黏膜脱落,肠道弥漫性出血胸肌出血、小灶坏死。组织学检查,发现脑实质毛细血管充血明显,部分有出血灶,血管周围有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上皮细胞变性、肿大肝实质瘀血明显,各小叶的窦状隙充满红细胞,肝细胞变性浊肿,汇管区有中量炎症细胞浸润脾髓瘀血,有大量红细胞形成片状红染,脾小梁变性,脾小结缩小,界限明显。
4实验室诊断
、脾、血、脑脊髓液及脑桥等病料,分别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发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多单在,有的排列呈"V"字形或平行排列的,肝脏、脑组织中含菌量较多。
%葡萄糖羊血清琼脂平板,于含5%~10%的二氧化碳低氧环境中37℃培养观察18~24h,可见圆形、湿润、光滑的小菌落,反光观察菌落呈现淡蓝色培养48h后,菌落增大,其色灰暗,在菌落周围有溶血环。%亚碲酸钾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圆形、隆起、湿润、,表面有薄膜形成在半固体培养基中,于37℃24h后生长物沿穿刺线以云雾状向四周蔓延,在培养基表面下3~5mm处形成宛如伞状的界面普通琼脂培养基上36h形成圆形整齐、扁平的蓝灰色半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反射光下呈乳白色。挑取单个存在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看到非常一致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两端钝圆,长约2μm,菌形微弯,两极染色明显,有呈"V"字形排列的细菌,也有3个细菌叠成栅状的。
、鼠李糖、杨苷,在24h内产酸在7~12天内可使蔗糖、麦芽糖、乳糖
鹧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感染的诊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